小生新论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及对策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座位资源
  • 发布时间:2014-12-23 09:43

  摘要: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存在的内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目前高校图书馆为治理占座情况而采取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办法——拼座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占座现象 座位资源

  2012年5月12日《城市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某高校图书馆因清理占座,使得走廊里遍地占座书籍,现场一片狼藉。经调查,是图书馆社团清理学生占座用书时将其摆放于一楼走廊供学生自行认领,结果前来寻物学生过多,将书本翻乱,才造成了狼藉的场面。不可否认,大部分占座的学生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自习,但作为公共资源的座位被私有化的现象已成了一种“顽疾”,众多图书馆的同仁们均对这一现象有所思考并提出治理方法。笔者就此亦有些想法提出,与同仁们探讨一二。

  一、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存在的原因

  若想治疗“顽症”,必先究其根源。笔者通过观察以及对相关研究资料的阅读,将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归纳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高校扩招、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越的学习环境这些外部因素同仁们已经阐述得再清楚不过,这里自不必多说。笔者在此想对占座行为的内部因素加以分析。

  1.惯性使然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与各种各样的考试密不可分。临阵磨枪是考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当进入这个阶段,座位就显得异常紧张,而在新学期刚刚开学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图书馆的“上座率”仅为20%-40%左右。然而,笔者观察发现,即使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图书馆座位“零压力”的情况下,仍旧能看阅览桌上时不时会有学生用个人物品来“宣告”对某一座位的所有权。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多为两种情况,一是占座已成固有习惯,即便再多座位空闲,也要放上几样物品占个座位;二是通过长期占了某一固定座位,使其他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认为这个座位早就“名花有主”,即使以后到了座位紧张的时候,也不会去占那个座位。

  2.“公理”效应

  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在公众中形成一种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认可的“公理”。而“公理”效应一旦形成,若再想革除则并非易事。有些前来自习却苦苦找不到座位的同学,即使工作人员示意其某个座位上虽有零星物品摆放,但一直未有人前来自习,可以使用,但该学生仍不愿去那个位置。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对“占座”行为的一种默许。也就是说,“占座合理”已被大部分学生读者所接受并成为一个“公理”。这个“公理”谁都不愿轻易去打破,因为一旦打破,那么下次自己占的座位,别人也可以轻易占领;而只有尊重这个行为习惯所形成的“公理”,则以后自己所占的座位也会得到相应的“尊重”。因为大家都明白,每个人的自由都是有边界的,只要你不去打破这个边界,也不会有人主动打破你的权利边界。[1]

  二、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解决方案评析

  1.素质教育法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提出占座问题解决方案时,都会提到提高学生素质以杜绝占座现象的方法。但正如笔者之前对占座现象存在的内在因素分析时所指出的,占座的习惯在学生们的心中早已达成共识,且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基本确立,要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一定难度。宣传教育的时间短起不到预期效果,宣传教育时间长则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单纯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宣传教育以实现对占座问题的解决似乎得不到较好效果。

  2.有偿使用法

  有学者提出对图书馆的座位引入价格机制,变“免费”为“有偿”,通过对座位按时收费来增加占座的成本,以此来解决占座问题。[2]此方法乍听起来似乎会行之有效,但却忽略了一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之一,无论是其馆藏资源还是馆内硬件设施都是公共资源。若通过有偿使用座位的方法来消除占座行为,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会有一定提升,但却是以牺牲了教育的公平性为代价,这样权衡下来,引入价格机制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

  3.定期清座法

  此方法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定期清座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可定期,亦可不定期)由专人负责对图书馆范围内的占座物品进行清理。这种人为终止占座行为的方法,能防止长期占座现象的产生。但该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占座现象,姑且不谈图书馆投入人力清理座位,清座后的物品认领就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目前笔者所在馆采取的是不定期清座,而学生为了免去认领物品的步骤,直接使用漂流图书或是对自己没用的物品进行占座,这样一来,座若是不清,则继续使用,座若是清了,也没有损失换本漂流书继续占座。由此看来,定期清座法也并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4.号码牌法

  此方法是借鉴了电影院或剧场凭票入场、对号入座的方法。将图书馆的阅览座位编排号码,学生进馆前先取号码牌,根据号码牌找到相应座位。若短时间离开,学生则需将号码牌放在桌子上以示有人,当要离开图书馆时,则将号码牌交回,以供后来读者使用。此种方法节省了学生寻找自习座位的时间,相对定期清理的方法,减轻了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人员与读者或读者与读者减得矛盾。但此方法依赖学生的自身道德程度,如果学生离馆时私自带走号码牌,或是短时间不在变成长时间不在座位,都会造成座位空置不能周转,浪费了座位资源,致使号码牌形同虚设。[3]

  5.系统管理法

  此种方法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相关的图书馆管理平台对图书馆的座位进行管理。学生通过刷卡自动或手动选取座位。当学生需要离开阅览室时,则需要再次刷卡选择暂离或离开。[4]对于选择暂离却未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的情况,座位将被释放,而该学生会被系统列为违规,违规达到一定次数会由系统自动将该学生加入黑名单并作出相应惩罚。对于离开未刷卡的情况,管理人员直接将座位释放,而该学生被系统自动列入黑名单。此种方法支持一卡一座,使前来自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秩序感,有效减少了部分学生一人占多座的情况,缓解占座现象。但进门刷卡选座,出门刷卡选择离开方式有比较耗时,即使临时离开去打水或上厕所也同样需要排队打开,碰到早中晚高峰期排队刷卡同学较多,难免会有不满情绪出现。此外,通过众多使用此种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一个疑虑,即暂离时间究竟设定为多久才合理也值得商讨。

  三、笔者拙见——拼座法

  面对占座“顽疾”,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都没有找到一个彻底“根治”的方法。尽管同仁们不断尝试各类方法,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要么成本较高,行为难以界定,要么不合体制,难以实施。

  笔者试着将“拼”文化引入图书馆的环境中,通过“拼”的方法来整治占座现象。相同路线的人同乘一辆出租车,车费分摊,即为拼车。拼车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压力,减轻能源消耗,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拼座”和拼车一样,都是充分利用有限公共资源,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但与拼车稍有不同的是,虽然是多个学生共用一个座位自习,但却不是同时使用,而是利用相互之间不在图书馆自习的空档也就是需要占座的时间来进行自习。具体做法如下:在图书馆的每个阅览座位上设置一个固定且可以反复书写的专用卡片,上面包含学生借阅证号(或学号)和需要使用该座位的时间两部分内容。当自习的学生需要上课或其他安排而离馆时,可以在卡片上写下当天还需要使用该座位自习的时间,之后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离开图书馆。这样,后来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在找寻座位时,可以根据卡片上所写时间判断是否可以在该座位自习。而当超过卡片上所写的时间未见之前的学生返回时,即表明其放弃了该座位的使用权,其他学生可继续使用。

  这种方法目前仅在笔者所在馆内部分范围试行,小见成效。此方法有效提高图书馆座位的使用效率,对原本占座的学生起到一种提醒和制约的作用。此外,使用了拼座法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定期清座的工作负担以及与学生之间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但在试行期间也存在一些诸如使用规则宣传初期较为费时、费力等问题,若要全馆范围内实施这种方法在宣传方面还要做周详考虑。

  其实,笔者认为要有效根治占座现象,需要多管齐下。从治理措施入手只是解决占座问题的一方面,最根本还是要提高读者的道德素质和纪律观念,提高自觉性。正所谓“鄙人之见,有误乃常”,笔者提出的拼座法也仅仅是解决占座现象的一种可能之法,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宁沛林,论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现象及座位管理系统的应用——以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J].西藏教育,2013(8)

  [2]朱希伟,图书馆的免费“午餐”——占座现象透视[J].浙江统计,1999(8)

  [3]张亚宏,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5)

  [4]强薇,对图书馆占座现象整治方案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5)

  作者 刘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