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16
摘要:有效教学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就高中化学而言,无效教学的成因主要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从无效走向有效教学,可采取兴趣化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成为不断构建课堂的过程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时,才能充分发挥出他的主体性和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老师饱满的情绪、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宽容的态度都能激起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教师民主的态度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成为促使学生能力培养的良田。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老师们常常这样提示学生“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请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常规,学生们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三大原则,即女士优先,前排优先,经常发言的同学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活而不乱。其意义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效应,更提高了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谦让精神和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课堂辩论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学生之间交流,应该把“讲堂”变为“学堂”,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着意营造适宜的时机,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与碰撞,便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潜心探索,从而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监控,使思维更加明晰完善,思维结果更臻成熟。
三、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让课堂成为探究的烽火台
信心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欲是伴随着期待欲而产生的一种更深层次的重要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始终注意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任何知识、技能、技巧都会学会,都能掌握。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点燃了问题的火把,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就像烽火台一呼百应,最后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动力,获得自主发展。从而使化学教学成为不是单纯地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理解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CO2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对于制取的实验原理的复习,我是先引导学生思考能得到CO2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出自己所知道的有CO2的生成的化学反应。引导并启发学生应该用含CO32-的化合物与稀酸反应,在实验室含CO32-的化合物有K2CO3、Na2CO3、CaCO3稀酸有稀盐酸和稀硫酸。那么为何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把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做以上几个反应的实验和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对比,最后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交流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由此学生还进一步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应该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思维经过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增进对科学的的情感,进一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如何学科学、做科学。
四、给学生一种腾飞的感觉,让课堂成为情感体验的站台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来调节课堂气氛,来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等。如:学生取得很大进步时,教师就带头鼓掌;同组学生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手,以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精彩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的成功的喜悦。我想: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就会运用还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激励性的语言,我们的教学就会成功。因为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信心高涨;也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激烈。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一种理念可以支撑一个事业,而一种教学可以哺育一个生灵。在新课程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陆军.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375
[2]丁成庭.新课程背景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97
王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