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体育分层教学探析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体育运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4:07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的差异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探讨体育分层教学组织与实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体育运动能力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将学生分成几个水平较齐的教学小组。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基本内涵有五点: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②构建开放的分层教学体系,以缩小各层之间的差距;③依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提出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法;④学生的兴趣和运动项目对体质不同等方面的要求是职业院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基本依据;⑤体育课分层教学要贯穿学生在五年制高职院校接受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校体育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需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两个分层教学的关键点。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1.分层教学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等生、发展中等生,克服了以往体育课中出现的“抓中间、丢两边”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的潜能,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从“齐步走”中彻底解放出来.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向的前提下,进行有规划分类,内容不同分类也就不同,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分层备课根据大学体育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差异,以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目标。分层备课的目标可以分三类:一是以大纲为依据,也是授课过程的共同目标;二是以教材和大纲为基础的发展目标,是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拓宽和加深;三是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提高目标,让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分层目标的制定,既应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所处的层次,又要考虑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理解程度和“现有发展区”的不同,把分层备课的目标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此外,可以将一个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几个小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利于大学生能够有机会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练习;备课过程中应该预先设想在上课过程中努力的情况及接下来学习的发展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目标层次的调整。
3.分层教授分层教授,采用“学生集体学、个体自学、小组学习、分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基本的目标和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根据备课基本要求完成目标,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次是发展性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技术动作的前提下,鼓励多数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第三是综合性的目标和要求:开设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安排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4.分层辅导学生练习时,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要及时了解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克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针对一些能力较突出的大学生,有时可以故意将问题留给自己去解决,培养自己发现间题、解决间题的能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基础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上,根据目标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练习的信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要观察大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出现的间题,以便调整练习的要求,以适应大学生练习的实际状况。
5.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学习努力程度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闪光点,多采取鼓励策略以激起大学生在练习时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分层前期的学生调查工作
一件事情能够顺利发展取得成功,离不开前期充足的准备,就像要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也离不开比赛前的刻苦训练。同样在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设置合理的体质测试,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运动条件,再按照调查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但是,分层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之间因为比较而产生挫败感,那么为了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感,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互动谈心,告诉他们分层教学的目的,并且告诉他们学习体育的真正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分层教学的作用,从而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真正做好体育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始终把学习的过程放在第一位上,注重学生的起点、基础,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把考试评价主要定位在“学生课堂学习的活跃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刻苦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的灵活程度和创新性”上。学校体育并不是竞技体育,可以不过分追求结果,过程往往是更重要的。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合理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让学生们更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教学中。
3.构建新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的体育文化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群体以思维敏捷、接受能力更强的“九零后”为主。“九零后”一代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加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做好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让他们的个性更多地洋溢在运动场上,对于营造和谐校园体育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弥补了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存在的体育知识理解、体育技能练习等方面的差距,并且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来,真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那份渴望。让那些先天在体育锻炼方面欠缺能力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模式,更有助于他们自尊心的塑造,使整个校园营造出“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我运动、我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邵伟德,邹旭铝,金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07)
[2]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J].教学与管理.2005(06)
熊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