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精神下的人文素质培养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体育精神,人文素养,素质与文化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42

  摘 要:当前,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唯一让学生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肢体语言对话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铸造弘扬体育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着通过这种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欠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体育精神 人文素养 素质与文化

  弘扬体育精神,塑造体育正能量,在一定意义上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如何渗透,通过什么渠道,取得怎么样的效果,这些都将是本文阐述的观点。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的养成也是一种教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掌握一定质量的文学艺术涵养,能够对历史、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消化,创新,逐渐形成自身素养。人文素质包括了学生的真、善、美情操的培养,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正确认识,通过审美趣味、道德品行、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接受我国的历史优秀文化,形成自主思考、确立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锻炼其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清晰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以此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些行为,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

  1.教育体制限制下的体育教育缺陷

  我国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内容单一,缺乏大学应有的一种综合性、人文性,这违背了使学生接受全面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长时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学生都过于注重最终的体育结果,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一味增加训练,以求更高、更快。如此一来,体育指标的设定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使得本应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压力与负担,最终反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体育抵抗大过兴趣,一些特长自然也得不到施展,最终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2.大学体育教育缺失一定的身体因素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就非常优越。这样的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有时候会表现得很自大,他们不愿意主动寻求与他人的合作,不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缺乏一种团结的精神。倘若在某次比赛中失利,他们会把责任推给别人,缺乏毅力、宽容、耐心等。

  3.人文素质培养需要不断完善教育设置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修养。大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综合性、品学兼优的人才,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大学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去选择所要学习的体育技能,他们最终的成绩由综合表现来决定,实行多元评价。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学生对成绩的片面追求,是体育教学的进步。同时,体育教学应体现自身的多元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渗入大学体育

  1.改革体育教学观念

  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重身体训练,轻人文精神熏染,学生单纯为了某一体育指标而学习,不能从体育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境界,身心不能完全放开,达不到体育教学的核心目的。考虑到这些,想要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革新,教师必须抛弃以往只重体育技能的旧观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积极渗透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自觉地去追求它,会使学生收获一种求真尚美的美好品质。体育竞赛和我们做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不容许别人投机取巧,所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都是脚踏实地、刻苦耐心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身对于这种精神的追求去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比赛之中,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恪守体育规范,对于一些违规违章操作,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对于一些努力拼搏、求取进步的学生给予衷心的赞美,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让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精神渗入学生头脑之中。

  体育精神也是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社会生存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体育训练虽然以更高、更强、更快为目标,但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目标并不以最终成绩来判定。体育属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竞技意识,这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这些,体育运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丰富的体育知识体育教育中渗透着许多我国优秀的文化,体育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常识。教师通过告诉学生更多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体育运动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多,它们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助益。教师只有对各类体育运动都有一个细致详尽的了解,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熏染。

  2.自觉追求全面展人才的目标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我观念。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重视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为课堂创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3.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绝好素材。所谓教学更多的是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通过约束自己,培养自身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市场经济下,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美好的品性,在坚守中传递人文精神。

  四、人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具有一定的人文环境

  硬件及软件设施是我们着力于校园环境改造的两大关键。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体育锻炼场地,增加体育器材,来更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创造一种积极运动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我们理应重视宣扬一种蕴含人文精神的先进体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情感,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把校园中的一些文化活动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的具体形式,举办开展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去当一些体育志愿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的人文素质教育,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使学生自我得到完善,还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可能,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朱德有.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神州.2013

  [2]顾美芹,郭利军.论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0

  李琦 黄兵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