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09:50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文化设施,是政府面向公民实行文化关怀、享有等的重要表现方式。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时不能忽视在基层和农村的建设。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再分析现状,同时指出一些在目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现状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概念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独立提供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民获得知识和书籍的重要途径,能够满足和保障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从发展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文明进步程度,在现代这个对文明高度要求的世界,公民也逐渐意识到了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要求,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能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高,社会需要一个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特征
公共性。是其最明显的特点,一是公共图书馆将其图书资源面向整个社会公众,服务于整个社会公众,满足社会公民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二是公共图书馆是国家财政出资兴建,是公共投资、所有、维护等,对公共图书馆的保护、建设、使用是由社会共同承担、管理和监督的。
公益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行为是公益的、非盈利的,它为全体公民服务提供全方位服务,保证了如借阅、讲座、咨询、电子阅读等基本服务全免费。
平等性。公共图书馆为全民提供平等的文化服务,不受性别年龄地限制,也与身份、职位等无关,在图书的世界里,人人平等,贫富贵贱都可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开放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它对个人的开放不需要任何证件,进行基本的阅读不需要相关手续。
二、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国外现状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运行逐渐走进了法制轨道,其相关法制较为完整,这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公民对知识的需求。并且其相关法律规定图书馆的书籍种类齐全,不可忽视对专业书籍的投入。特别是纽约,其图书馆的设施最为先进而且其馆藏数量也是最多的。
英国的公共图书馆是在市、镇、村进行设置,并且分布规模不等的固定及流动图书馆,形成了一个庞大但统一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系统的总部负责所有图书馆的财务和人事管理,也负责采购、加工,并进行服务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工作,系统内的图书馆采用统一读者证。特别是在伦敦市,每个行政区域就有十几个社区图书馆。每天接待的读者也是极多的,每个社区每天大概有一千多次。
日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总分馆模式。其公共图书馆规模较大,同时资源调配系统较为发达,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和知识的信息共享。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明确了详细的指标,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共图书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他们会对特殊人群进行照顾。对儿童会开辟他们的阅读区域,并根据其天性设置相关阅读与学习设施;会给残疾人设置盲道、盲人洗手间等。
2.国内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和框架都已经初步建立完成。各个地区从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探索着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新路,积累了许多新鲜的经验,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总分馆制比较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目前已成为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城市为中心设立总馆,通过在社区、乡镇设立分馆,带动基层、农村的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建设的均衡性。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均衡问题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均衡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然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差,经费远远不足,有的省、市的图书馆装潢的富丽堂皇,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2.建设规格问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保持中度即可,既不需要将经费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超大型的公共图书馆,也不需要将所有的财力花费在一个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资源上,在建立图书馆的时候更不要抱着攀比的心理。图书馆的大小应该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要根据地域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且结合我国国情,考虑到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工作与资金问题
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公共图书馆要满足市民的一般阅读要求,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流向要以参考研究和战略研究为主。在各级公共图书馆中,它的工作和服务对象要明确分工,对于县、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基层群众,为分馆和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进行分担。
4.将“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种“送书下乡工程”目前已经成为文化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虽然,“送书下乡工程”已经成为在图书馆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仍没有纳入其中,一些地区甚至没将“农家书屋”的建设列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规划之中。就整体看来,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大,同时“农家书屋”工程的管理工作也不够完善。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1.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要以公益、惠民为主要原则,实现均衡化。地区和城乡间的公共图书馆要均衡,同一个地区间的不同街道(村)的基层图书室建设也要实现均衡。要有良好的办馆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文化资源及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建立起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明确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点
对于其建设的重点是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立,同时这也是建设的难点。我国大多数省份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都集中在省、市级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但基层和农村的公共图书馆的规模较小,各方面的条件和设施都相对较差,甚至一些地区是没有图书馆的。将建设重点一味放在对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明智的,应当将适当向基层倾斜。特别是在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上应重点突出其人员配备、基本服务提供等方面,建立其保证免费开放、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的长效机制。
3.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
我国各地都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位置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的基本模式。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选择并应用一个适合本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于县级的图书馆可采用分馆模式,这也是解决农村乡镇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分馆模式体现了国家将基层、农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发展的重点,能够惠及更广大的群众,对于公共图书馆效益发挥以及服务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沿海一些地区,都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关于总分馆建设,目前发展得比较好的有嘉兴模式、苏州模式、杭州的“一证通”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4.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需要人、财、物的投入,需要环境、政策、经费、人员保障。具体说来,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逐年投入机制,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相关的财政预算。投入机制的建立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根本和保障。
总结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满足居民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完善、发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引导市民学习、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作用明显,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大力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N].文化新闻,2007-05-24(1).
[2]袁晓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7-03-21(1).
[3]王惠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6(1):3-4.
[4]黄小驹.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8-3-14(1).
[5]肖永英.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与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09,4:6-10.
作者 许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