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做中教、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做中教,做中学,实训
  • 发布时间:2014-12-23 14:14

  摘要:本文对“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做了阐述,主要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室、所的建设、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改革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实训教学,注重技能的提高,体现职教培养宗旨。

  关键词:做中教 做中学 实训 教学模式 实践技能

  粮油品质检验是检测和评定粮油品质的一门学科,是粮油饲料加工与储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运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及感官鉴定等检测技术,按照GB规定的检验方法、步骤、过程、仪器、内容、注意事项等,对粮油饲料等的品质进行检测与评定的工作。它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检测的项目较多,操作要求具有高度的规范性、统一性。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对粮油品质检验课程的实训教学特别突出。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使学习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呢?我认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做中教、做中学”就可以很好地满足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就是实训指导老师在实训室、实训车间或生产车间等情境环境中,一边实践操作演示,一边言传身教地讲授实训内容,在操作演示中,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情境环境中,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一边实践操作演示,一边熟练操作技能,学到了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达到规范操作的实践教学目的。“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即可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使岗位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满足岗位需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在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中运用“做中教、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施教者,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实训教师的能力、水平、素质等有很大的关系。专业课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实践操作技能,即双师型教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中,粮油品质检验方面的双师型教师往往匮乏,理论教学很胜任,无可挑剔,而实训教学往往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没有粮油企业相关工种的工作经验,使得教师对检验技术的发展、常见仪器的种类、使用、操作等了解的不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密切,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要想解决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可以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粮油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再参加粮油特种行业的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获得相关的资格等级证书。另外,还可以聘请粮油企业的相关业务骨干讲授检验课或承担实训课程,以弥补实训教学相对薄弱的现状,同时,也可带动实训教学的建设,丰富专任专业教师的实训技能与实训内容,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只要有了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强调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不是一句空话,得到落实。双师型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是“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前提保证,是实现“做中教”教学模式的主体。因此,要想提高粮油品质检验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实训室、所的建设

  “做中教、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突出的是“做”,“做”就离不开实训室所、设备、仪器、样品材料等实训教学资源。实训教学资源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向建设,校内实训资源以实训室、实训车间、校办工厂、技能型教室等为主。这是实训室、所建设的主要部分,它可以保证日常的实训教学需要。如扦样、分样、杂质检验、容重测定、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酸价测定等众多项目的实训教学,就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等,随时进行实训教学。校外实训资源主要是指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可以是粮油行业的各类粮油加工、仓储企业,也可以是民营粮油企业,如我校签约的实训基地——省万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资源的建设只能是辅助与补充,互为弥补。实训室、实训车间、技能型教室这些实训教学资源在实训教学中,带有模拟性、仿真性,与工作岗位的需要仍有一些距离,可以贴近工作岗位,营造高仿真的工作环境。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可以把校内的实训教学内容变为真实工作过程。使“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有了实训教学资源的支撑,使“做中教、做中学”变为可能与现实。才能把技能形成的感知认同、模仿、练习、熟练协调、反馈校正、创新创造等六个阶段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单靠学校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要靠政府行为,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应本着校企互动、互赢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功效。如原粮水分测定的实训操作,可以在校内的实训室、实训车间等环境下,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环境下,利用电子水分检测仪进行检测,老师演示操作过程,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学生跟着模仿操作,在如此真实的情境下,学生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再如不完善粒的检测、灰分的测定等实训环节,也可以在如此真实的情境下,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加强实训教学,会使教学成本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实训教学的管理与核算。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并无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用之别和适用范围之分。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式的学习。而现代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指导者、施教者,教师指导、学生做。因此,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有针对性、又特别适合“做中教、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理论主要有行为导向(也称行动导向或实践导向)理论、任务驱动理论等。在这些教学理论的体系中,衍生了诸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表现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要与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的要求对应,要重点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还要与现代教学手段对应。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很关键,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注重大专业的体现,内容大而全。这些教材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对于培养目标而言,都是不适合的。偏离了注重技能型培养的目标。因此,要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注重技能的提高、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学习内容要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岗位职责密不可分,使教学内容适用、实用、管用、够用,有利于“教、做、学一体化”,就可以了。因此,有些教材就显得不太适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材进行整合,适当删减增补,详略得当。把理论性太强的部分、不太适合的部分,进行删减调整,甚至略讲,把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实用性强的部分进行增补,要详讲,还要加强实训部分的比例。鉴于此,开发校本教材,不失为上策。积极创建自编教材、自编讲义、精品课程等,使校本教材更适合专业需要,更贴近岗位,更贴近学生,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做中教“和”做中学”中的“做”。

  为了更好地在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中应用“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还应考虑其它许多因素,如校企合作的模式、实训管理的好坏、充裕的仪器设备和实训用材、学生的素质、职教的观念等。“做中教、做中学”要灵活运用,用活、用好。才能发挥它在粮油品质检验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淑华主编的《粮油品质检验》教材

  [2]王海燕编著的《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一书

  臧永刚 赵良 刘彦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