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需有动态普涨机制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老金,动态普涨,养老保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7 09:07
15日,人社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
国家从2009年开始试点新农保,在制度上填补了我国养老制度的最后一块空白,将亿万农民纳入国家养老体系之中,得到了农民的拥护。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基础养老金标准始终只是区区的55元,5年来一直没有提高过,实质上意味着基础养老金的购买力在不断下滑,只剩下象征意义。因为物价在不停的上涨,在2009年,55元尚能买到三四十斤大米,而现在55元只够买一箱品牌方便面,聊胜于无,如同“零花钱”。另一方面,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省际间基础养老金差距不断拉大,最高已经达到了10倍之多。像安徽等低的省份依旧只有55元,高的省份如上海市达到了540元
在新农保试点5年后,国家首次普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这对于广大城乡居民来说无疑是利好政策。这表明国家并没有遗忘亿万农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只是建起来而不向前发展。从这点上说,我们应当为普涨基础养老金的利好政策点赞。
然而,不管是多年没涨的55元,还是提高后的70元,终究都是一个非常低的标准,对于城乡居民养老来说仍然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在物价高涨的时代里,70块钱也只够买二三十来斤的大米,购买力还不及2009年的55元,象征意义仍旧大于实质意义。
因此,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就不能让养老保险沦为鸡肋,就必须让基础养老金及时走出“零花钱”的窘境,确保基础养老金的市场购买力不下滑。所以,国家有必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起基础养老金动态普涨机制。国家应综合考虑物价上涨、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发展等因素,适时上调争取年年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让基础养老金上涨的幅度赶上物价和财政收入增加的水平,不能让基础养老金落后于物价上涨速度。
当然,也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普涨机制,可能会加重财政压力,让政府财政吃不消。以目前全国每年1.33亿农民领取养老金的基数计算,基础养老金上调15元,意味着政府财政每年在农民养老支出上多投入240亿元,总共投入达到1200亿元。但是,我国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13万亿元,政府在农民养老事业上的投入还不到财政收入的1%。换句话说,只要政府省一省,还是可以挤出一点资金用于投入农民养老失业,完全有能力建立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动态普涨机制,关键就看政府的态度和选择。
文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