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更深入交流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交流,亚太,康纳尔
  • 发布时间:2015-01-27 13:00

  田海辰就读于美国康纳尔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专业是“中国与亚太研究”,这一专业也是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合作项目,包括四年的汉语学习和两个学期的校外交流,一个学期在北大,另一个学期在康纳尔大学位于华盛顿的教学中心。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中美关系,这一部分侧重对两国政治经济及未来发展关系的研究;另一部分,中国发展之路,学习从清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形态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这是个很年轻的专业,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从事这方面研究。

  大约从四五岁开始,田海辰就非常着迷中国文化。“我特别喜欢中国的功夫电影,喜欢动画电影《木兰》,还有张艺谋的电影。看过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那里呈现的中国政治、军事、文化让我觉得不可思议,非常想深入了解中国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我们双方是怎样看待彼此的。”

  从初中开始学习中文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了。说到学习中文的方法,他觉得没有什么比生活在中国更好的了。今年中秋节,受到中国同学们的邀请,田海辰在北大未名湖边体验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品尝月饼、欣赏月光、弹奏古琴,围湖畅谈,这位美国学生用了一个非常美妙的词来描绘他的感受——风雅。

  在北京的生活,最可怕的噩梦莫过于挤公交和地铁了。说到这里,田海辰摇着头,缓缓地说“实在是太挤了!”表情又严肃又可爱。“如果在美国坐公车或地铁,有人推我挤我,我一定会觉得,哦,这个人好粗鲁。但是在北京,我能理解,没有人想要表现得粗鲁,实在是太多人太挤了,刚开始真的很难习惯。”

  除了让人难以忍受的交通以外,田海辰还是很喜欢北京的。“不像我之前去过的一些小城市,外国人走在街上,人们盯着你看,或者过来要跟你合影,觉得有些不舒服。在这样的大都市,外国人很多很常见,人们既友好,又能平常心看待你。”

  “比如,我们一起过来的美籍华人留学生,如果他们中文说得不好,就会被说中文怎么这么烂。换成是我,说了几个字,人们就会说‘哇,你好厉害,你中文真好!’其实那些美籍华人同学中文比我说得好多了,但是我就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鼓励和体谅。”

  虽然很喜欢中国,毕业以后愿意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但是田海辰说他不会一直呆在这里。“我喜欢这里,但是长期生活在这里很难,语言很难,而且我会想家。”他认识的一些外国人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甚至也有人在中国组建了家庭,田海辰觉得他们很厉害。他也相信,随着中国的在经济、政治等方便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想要来到中国,这是个极好的国际交流体验,也是极好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机会。

  “现在对于中美年轻人,有很多机会可以增进交流,比如像我这样参加国际项目来到中国。”田海辰说,在康奈尔也有好几百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社团,而且英语都非常牛,因为田海辰会中文,常常参加他们的活动,也跟很多中国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而在北大,他也看到有很多英语角,在那里外国留学生教中国学生英文,同时也能学习中文。田海辰相信,这都是基于两国的学生想要强烈地了解对方,想要更多的沟通交流。但是这种交流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比较被动。“好比说,我是美国人,我在这里语言困难,想要自己交到中国朋友是非常难的,而我跟这里的美国学生、英国学生就很容易亲近,因为我们都倾向于跟有相同文化背景、相同的语言体系的人在一起,觉得找到组织了,有安全感。同时,我也需要跟中国的学生成为朋友,因为我们在这里学习,要了解这里的文化、体系,要探索自我就得突破自我,迫使自己离开那个让你觉得安全的区域,去认识他人。”

  田海辰说这种方式被动是因为这种情境下,两国学生的交流是基于非正式的交流,基于感情的交流。“如果能提供给我们一个共同的课堂可以讨论交流,我相信会很有帮助。比如我们在北大的课程都是在国关大楼里进行的,也有一些中国学生来旁听,但是我们没有机会在课堂讨论,听听彼此对中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的时候“冲突”反而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也更能促进思考,这一点田海辰认为非常重要,“组织者应当确保两国的学生有充分相互了解的机会。”

  田海辰 来自美国 北京大学交流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