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太多了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牛人,俄罗斯,中国年
  • 发布时间:2015-01-27 13:23

  在同学眼里,雷鸣达是个中国通,熟读老舍、鲁迅等名家作品,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因为极有语言天赋,他普通话说得比他天津师大的很多同学还要标准,就连上海话、河南话等方言也能抓准神韵,说得惟妙惟肖。因在天津电台担任过嘉宾主持,大家都称呼他“雷主播”,比较亲近的朋友都叫他“小雷”。

  小雷幼时曾随父母去过印度,东方文明的神秘悠远像一颗种子,在他童年的世界里埋藏下来。后来读到一本俄罗斯译本的《中国文明》,作者以游记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书中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场景让小雷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学中文,要到中国看一看。

  几经周折,小雷拜入一位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语言学家——耿华教授门下,开始学习汉语。在耿华老师家里,小雷第一次尝到了中国月饼,第一次学着烹茶品茗,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翻阅《新华词典》,横平竖直顺着笔画勾勒汉字,就像在触摸中国纵横千年的历史。因为离耿华老师家比较远,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小雷说每次去上汉语课,感觉就像跋山涉水去中国。

  2008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俄中两国颇多国际交流合作。这一年,小雷通过层层选拔,拿到孔子学院奖学金,到了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语言。之后又得到天津师范大学奖学金,目前就读于天津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上课时间,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比起喧闹,他更乐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沿着海河,迎着轻风,背诗背古文。他说这是一个与坐在教室里学习汉语同样重要的过程。“我们要与世界坦诚相对,用心接纳它。我也喜欢上海、香港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天津的宜人舒适让我觉得更加亲切,就像莫斯科外公外婆的小院。”

  小雷的中文水平达到SHK六级,曾参加CCTV第五届“汉语桥”汉语大赛,在比赛中弹奏古筝,配乐吟诵《山居秋暝》,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其他老外不同,小雷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古典气质。“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对中国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曾与其他留学生共同排演《拾玉镯》,京剧唱腔的委婉令人着迷。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好奇驱使我学习弹奏古筝和吟诵诗文。较之二胡与琵琶,我更喜欢古筝的君子气质。”

  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谈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小雷抑制不住地激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在世界的胜利。它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契机。我在莫斯科就读过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鲁迅的《野草》、《彷徨》,还有‘三大名著’——我非常遗憾没有在图书馆里找到《三国演义》。中国文学作品的俄语译本在俄罗斯非常难找,我期待今后能在莫斯科的书店里看到更多长篇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

  因为对汉语言文化的痴迷与热爱,小雷坚定地要继续学下去。他正计划申请德国汉堡大学,继续攻读中国古汉语,主修先秦文学。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现在连中国人都很少学古汉学,你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何况还是学古汉语。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中文名字——“雷鸣达”,这是他汉语的启蒙老师耿华教授给起的,老师对小雷寄予厚望,并说“终有一日,我要你的名字在俄罗斯汉语界如雷鸣般响亮。”在小雷心中,对汉语除了喜爱以外,或许还有一些莫名的使命感吧。

  这个来自俄罗斯的谦谦君子,对中国还有另一层牵绊,那就是与他相恋了一年的中国姑娘。两人是一起学德语的时候认识的。女孩学机械,从小就是兵乓健将,大学期间学打网球,更是作为主力带领团队夺得了天津市大学生比赛的团体冠军。她性格大大咧咧,是那种可以在操场上把男朋友过肩摔的“女汉纸”。姑娘坦言,站在一米九的“白面包”旁边,自己终于显得娇小了。两人用假期兼职赚的零花钱,走遍了青岛、大连、哈尔滨、杭州等地,一路上看风景讲历史,聊理想聊生活,侃大山说段子,语言毫无障碍,女孩说:“我从没觉得自己在跟一个外国人谈恋爱。”不过,这个来自传统家庭的女孩,还在为这段异国恋情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说到未来的打算,小雷遗憾地表示可能不会留在中国,不管在北京还是天津,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太大,光是房子就够让人沮丧了,还有高昂的生活成本、孩子教育等等问题。“我们两个人工作根本没有办法在北京或者天津买到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办法结婚,又不可能让家里人出钱。最好的情况是,我们俩都能申请到德国留学,然后在德国定居——在那里很少的钱就可以在郊外租到很漂亮的房子,坐火车到市区上班,孩子接受免费教育,还有免费医疗。”

  “中国的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就是——牛人太多了,更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还比你努力。我向往中国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安静淡然,我希望过那种‘大人物,小生活’。”

  雷鸣达 来自俄罗斯 天津师范大学留学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