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还来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博士,汉语
  • 发布时间:2015-01-27 13:29

  Ahmed第一次来我们实验室,是由小师妹带进来的。一个高壮结实的黑皮肤小伙儿紧跟在小师妹的身后,和我们每个人都说:“你好!”虽然看不出来脸红,却分明能感觉到他的腼腆。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hmed也只是和我们说,“你好!”原来这是他来中国之前自己提前学会的唯一一句中文。

  初识Ahmed只觉得他很内向,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微微笑,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可以去做牙膏广告。大家彼此熟悉了才知道,Ahmed来自尼日利亚一个酋长家族,他叔叔就是部落酋长。他们家族70多口人一起生活,Ahmed在家比较受长辈的宠爱,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做过饭菜。来中国之前,他担心在北京生活不适应,语言不通,没有熟人,食物吃不习惯……没想到来了之后,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让他迅速学会汉语,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爱上了中国饭菜,交上了中国朋友。

  来中国之前,Ahmed就决心学好汉语,他认为汉语非常重要,因为全世界有众多人说汉语,学会汉语就更容易跟世界交流。初来乍道,Ahmed的语言学习能力非常惊人,秘诀原来是看动画片。“看动画片是学习语言最便捷的路径。因为动画片中的配音更多是针对小朋友的语言习惯,简单、易懂,却又最能表达自己的意愿。”Ahmed是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的忠实观众,对目前流行的动画片、少儿剧目他都了如指掌。他最喜欢看的是《熊出没》,狡猾的光头强,勇敢的熊大,憨憨的熊二,偶尔Ahmed还能模仿出三个人物,也有几分神似。

  平日里,Ahmed只要有空儿就用汉语和实验室的同学聊天。刚开始也就是天气情况,食堂饭菜这些小事儿;后来上网聊天,他也要用汉语;再后来他有一段儿时间,经常去学校附近的市场,他觉得和卖水果的小贩们讨价还价很能提高他的汉语水平。

  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汉语之后,Ahmed在中国的感觉越来越好。他喜欢中国的文化,却又总是担心自己在中国的时间短暂,想尽办法多走多看。利用课余时间,Ahmed组织来自欧洲、南美和中东地区国家的几名同学先后在北京游览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十三陵、首都博物馆和798艺术区。暑假期间,Ahmed还和几名同学结伴去过杭州西湖,因为知道《白蛇传》故事,他还特地到了雷锋塔。每次浏览过后,他都会把这些景点拍成照片,精中选精地做成图册,然后通过网络发给他的父母和亲戚们看。Ahmed说,他来中国就是想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他想把他在中国的感受传达给他的亲戚朋友,让更多的人和他一样真实地感受中国。

  Ahmed是穆斯林,对吃饭比较讲究。中国的煎、炒、烹、炸让他大开眼界。Ahmed现在最喜欢的菜是宫爆鸡丁、牛肉米线、西红柿炒蛋和老干妈炒饭,当然还有北京烤鸭。这五个菜是他的最爱,尤其是宫爆鸡丁说起来字正腔圆。他总是把这些菜推荐给他的同学们和朋友们。Ahmed也喜欢中国的饺子,但是如何做面皮和准备馅儿,对他来说真的是无从下手。曾经有一位他的中国朋友,把Ahmed请到家中做饺子,但他只是学会了把馅放进饺子皮中,捏出来的像个小包子。Ahmed希望回国前学会包饺子,这样回国后就可以请亲戚朋友尝尝他的手艺。

  Ahmed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吃饭时,不会用筷子。但老师说,既然来了中国就要和中国人一样儿,也要用筷子,于是在餐桌上开始了现场实地教学。Ahmed手指非常灵活,一顿饭下来筷子用得就有模有样儿了。一周以后,我们在食堂再见到他,他已经开始教其他外国同学们用起筷子了。

  明年,Ahmed就要毕业回国了,目前他已经在尼日利亚农业研究委员会(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of Nigeria ARCN)申请到了工作机会,这个机构主管尼日利亚所有的农业研究机构,并为其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Ahmed希望他自己能够为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之间的农业合作与发展做出贡献。他自己正是通过两国之间的教育协议项目获得来到中国学习的机会。他希望将来能让更多的尼日利亚学生有机会来中国,亲身体会到中国在经济、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希望会有中国学生去尼日利亚,感觉一下他祖国的发展变化。如果未来有机会,他希望能够再次回到中国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艾哈迈德(Ahmed) 来自尼日利亚 中国农业科学院留学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