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来声势或规模很大,但一遇冲击或刺激便全面崩溃。”这句话在管理学中叫做“泡沫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如企业规划泡沫,房地产泡沫,公司上市泡沫等。它们都有一个特征,开始阶段像肥皂泡沫一样很大、很多,且五颜六色,但一经阳光照射、风的吹拂,就会纷纷自行破灭。
过去有对兄弟结伴旅行归来,发现大楼停电,家住80楼之上的两人都背着大包小包,一身风尘,巴不得立马躺倒在自家床上。兄弟俩异口同声说:“上!”于是两人背着沉重的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20楼就感觉累,哥哥说:“包太重,我们先把包寄放在20楼的熟人那儿,等来电后再坐电梯下来取。”弟弟说:“好。”他们把行李寄妥后又继续爬楼,放下了重负,两人有说有笑。到了40楼,兄弟俩感觉实在吃不消,这才看到楼梯口贴着一张停电公告,要晚8点才会通电。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怎么不早留意一下停电公告。他们边吵边爬,好不容易爬到60楼,已累得气喘吁吁。弟弟对哥哥说:“快了快了,爬完它吧。”终于爬到80楼,到了自家门口,兄弟俩却发现钥匙忘在20楼的包里了。一想要下楼60层,再爬楼60层,一身疲劳的两人,谁也不干了。
做一项企业规划,有时就像兄弟爬楼,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项目说上就上,半途却常挺不住,迫使项目搁浅乃至化为泡沫。众所皆知,房地产行业最能赚大钱,有国土做代价,商贾富豪们竞相投资,在繁华黄金地段圈地盖楼造小区,开始总是生意火爆,楼宇越造越多。但是由于速度太快太猛,供需双方很快便呈饱和状态,造成一套套空房闲置,导致“泡沫效应”。再如企业上市,有众多股民买帐,但公司经营不过关,几经跌停,便会失宠于股民。企业可能越上市越自讨没趣,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反而带来了麻烦。
“泡沫效应”多是期望值高于自身实力所致,不具备条件硬撑着上,就像兄弟俩背着“包袱”爬楼,开始时还行,但后劲不足。尽管在20楼减压搁下包袱,当爬到40楼时还是吃不消了,这才开始抱怨、后悔,却骑虎难下,要退回去已经不现实,只能咬牙一鼓作气到了顶层80楼。但却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软错误,钥匙居然留在了20楼的行李中。于是,初衷变成了一个泡沫。
企业经营中的“泡沫效应”屡见不鲜,某些企业总是一时冲动上马项目,却忘了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实力以及条件是否成熟,结果进退两难,处于巨大的压力和烦恼中难以解脱。有些“泡沫效应”本来可以避免,属于不该发生的失败。然而,因企业早期草率行事,很可能越陷越深,一错再错,最后才导致了亏损、破产。兄弟俩空爬了那么多层楼梯,上楼前若能正确估计自己旅途之后背负包裹的爬楼能力,就可以不爬冤枉楼。
企业预防“泡沫效应”,重在分析人力因素,看自身实力,也看可利用的其他力量,再分析人与人之间、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力学原理”。眼光切忌片面,要兼顾自身以外的诸多因素,尽可能地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元素,并且能高瞻远瞩地看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不要等爬到40楼了才感觉力气会变小、人会疲劳,更别等爬到80层才发现钥匙忘了带。要事先充分估计到途中的各种阻力,尤其是变化中的阻力,未雨绸缪。如果在半途中才想到这些问题,就容易出现“泡沫效应”,前功尽弃。
企业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把顾客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去满足广大顾客的多方面需求,去创造越来越庞大的顾客群。有了顾客拥戴,企业就不至于出现“泡沫效应”,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顾客。反之,失宠于顾客,丢失了顾客的企业,路只会越走越窄,并最终昙花一现而消失。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