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群:法学院走出来的税务专家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税务,税制,税务清理
  • 发布时间:2015-06-09 13:22

  在笔者的印象里,施志群是一个尚存学生气却已颇有作为的大男孩,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了。之前偶尔有过采访多是邮件往来,所见是经常刊登的那张照片。

  在《财会信报》十周年庆典的晚宴上,当他自我介绍是施志群时,着实感到有点意外,眼前这位颇显成熟稳重的男士,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蓄着胡须,穿着黑色立领的中式上装,颠覆了笔者对他的最初印象,但感觉更像是大众心目中的律师、合伙人了。

  法学院毕业生结缘税务

  施志群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对税务的最初了解源于大学期间刘剑文教授的税法课程。刘剑文教授现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长,是我国WTO谈判的首席税务专家。施志群认为,他从刘老师那里得到的理念是,纳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刘剑文教授同时指出,中国的税制仍然在不断地建设和发展。他并提到,越是政策、制度变化越多的行业,相对来说,机会也就越多一些。刘教授认为,法学院的学生投身于这些行业,也更能有所为。

  而当时,施志群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更没有想到今后会要从事税务专业服务这个行业。

  2006年毕业后,施志群去了江苏一家大型的企业集团,而这家企业当时正处于紧锣密鼓的上市前准备阶段。到企业不久,施志群被指派为集团办上市筹备组的直接联络人。这一次,企业的税务问题,以及“运行中的税收法制”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在他的面前。

  面对上市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税务清理工作,施志群更直观地认识到税务对于企业的作用,也与金杜律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专业机构的税务工作人员建立了交流和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站在企业立场上分析总结出来的数据,与专业人士存在很大出入。企业认为自己一直照章纳税,缴纳的税款数额也相当可观,却仍然被事务所代表指出了需要调整的事项和风险所在。

  “在那段时间,专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午夜一两点钟的时候发邮件过来,就某项税务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他说。在整个上市筹备过程中,施志群深深体会到税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是可以实质地影响到企业的一项业务。

  与审计业务参与的人多但持续时间短相比,税务业务恰恰相反,参与的人不多,耗费的时间却比较长,发现的问题也相对比较多。

  同时,施志群在其工作中还发现,公司管理层提及税务问题的频率明显多于诸如经营管理等其他问题,但却缺少对于精确税务模型的基本掌握。因此,对于企业来讲,税务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和空白点,而正是这段工作经历,成为日后施志群从事税务专业服务的一个诱因。

  创设专业所前景向好

  2007年下半年,施志群决定回北京发展。

  有了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回到北京的施志群想换个行业。他最初希望去一家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律所。或许是从刘剑文教授身上学到的理念及此前一年的工作经历,施志群最终选择的是彼时初创的华税律师事务所,而非其他传统法律业务的事务所。华税当时是刚成立的税务专业服务律师事务所,而税务专业服务又是一份有创新、有挑战的工作。华税及施志群日后的发展,都说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有意思的是,在施志群下定决心选择华税的时候,却没有收到华税方面的回复。于是他打电话给华税的合伙人刘天永律师,而刘律师没有回复的原因是,以为他只是想了解一下,并非真会去当时还只是个刚起步、收入没有诱惑力的小所。

  在华税工作之初,虽然那时已经开始开展了税务专业业务,并且与团队一起打拼摸索前进,但施志群却很迷茫,因为他感觉自己对税法的了解还是比较浅显,没有触及到税务法律服务的核心。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08年的春节。彼时,华税律师事务所接到了一个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税务争议案件。给华税律师们信心和希望的是,这是一起公安部督办的大案,近百家企业涉案,其中有几十家企业共同委托了律师,希望找出案件关键所在。

  施志群所在的团队刚过完大年初一就订了机票飞赴案件管辖地,持续埋首于各种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理论之中,分析案情、调查证据。

  经过华税团队艰苦的努力,使得绝大部分涉事企业的行政处罚被撤销。华税团队的工作也获得了委托人的高度认可。随之而来的,华税律所也渐渐知名起来。

  正是在这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当中,施志群才真正意识到,税务律师的作用,在于通过法律规则和法律原理,对税务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来给出法律的意见。税务律师跟税务师并不是同一的行业,而是各有侧重。施志群逐渐明白,作为法学院毕业的正牌法律人,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己所学发挥其长,不仅应对税务过程和税务技术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更要坚守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不忘初心,才能发展出一条以税务为细分领域的特色法律之路。

  同年,国家对《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文本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华税律所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有计划地根据其战略性布局进行税务产品的研发,并且对税务律师行业的发展积极建言发声,希望这个领域、这个行业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认可。由于律所的大发展和对行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华税也终于成为行业领先的专业型机构。

  时光飞逝,转瞬到了2011年底。由于生活上的一些原因,施志群希望能够暂时离开紧张的工作岗位,重新更换生活状态。当时,他并没有确定要自己做事,并没有下决心去完成一个事业。在当时的状态下,同很多法学院毕业生一样,他想的更多的是跳槽去大型所或者企业,多积累一些企业的工作经验,也享受下在企业工作更为轻松的状态。

  在离职前,他和朋友一起去旅游,到峨眉山爬金顶,在一个转角处有十几米长很陡的阶梯。当时正值正月刚下过雪,顶上有冰非常滑,他不小心滑了下去撞在了边上的护栏上,下面就是悬崖。当他回头向下看的时候,瞬间感觉人生那么美好,自己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这次历险让他决定尝试一下新的理念和生活,用创业的方式实践一下自己对于税法的理解和认知。他的想法得到了朋友的支持,恰好又碰到了在金杜律师事务所一直从事税务业务的武礼斌律师。

  2012年初,施志群从华税律师事务所辞职。“在华税工作了四年半,是华税给了我发展方向和指引,刘天永律师是一生中一个很好的老师。”施志群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辞职后,施志群参与创办了明税律师事务所。2012年正好是“营改增”试点元年。创办明税后,他对原来熟悉的机构设置做了一些调整,下设为多个业务部门,包括:税收优惠部、税务争议部、反避税部、并购税务部、国际税务部等。业务涉及公司税务、个人税务、税务争议、融资并购、转让定价等多个领域。目前在实务中,明税面对的竞争对手有不少是大型事务所,这点是施志群原来没想到的。但他感到,税务律师的前景比想象中的还要光明,这个行业值得更多的律师去积极投身其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施志群在全县联考中进入了前五十名,这是他所在的镇上唯一进入前五十名的学生,也是第一次那个镇上有人考进县前五十名。校长和班主任为了表彰他,奖励了20元钱。这件事情让施志群明白,读书是有用的,可以挣钱,书中真的有“黄金屋”。

  让这个认识又一次得到验证的是,高中毕业,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县里的高考状元,市教育局奖励给他1000元钱。

  其实,参与明税律师事务所的创办并非施志群个人的首次“突破”。事实上,在大学期间,施志群就有过创业的经历,而且做的还是当下很风行的电子商务。

  当时,为了响应北京大学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号召,施志群和几个室友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校内水果网站。同学们在这个水果网站上下单,即可收到从农贸市场派送上门的水果,不仅解决了买水果难的问题,也节省了在校内买苹果的高额费用。施志群和其他创办人从中解决了大学期间的“恋爱费”等,还结下了深厚的“商务友谊”。随着课业的繁忙和毕业的临近,水果网站解散,但是创意却流传下去,成为后来不少高校“水果电商”的原型。

  从施志群的身上可以看到北大学生的缩影。北大毕业生绝大多数是本地区的高考状元,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固守“读书人”的清高形象。北大法学院学生虽然是标准的“法科毕业生”,其中不乏法官和律师,但更多的,他们活跃在投资、基金、房地产等各种领域。有的进入大型央企,有的进入外资机构,还有的继承家族企业。但不管在何时何地,他们都践行着学以致用,社会栋梁的自我定位,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实现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于对未来的期许,施志群说,从律师的角度来讲,希望看到税务在法律层面上的变革,将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真正做到法律层面的“规范”。关于自己,他说,提供最优化的税务方案,从而实现一个税务律师和一个税务团队,乃至一个税务行业的发展,这一直是他的坚持!

  文 滕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