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虚增利润1500亿日元 财务造假成全球通病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东芝,财务造假,假账
  • 发布时间:2015-08-05 08:34

  近日,有着140年历史的东芝公司,被曝自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的利润。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报道称,7月21日,当第三方委员会将东芝造假的整个过程梳理完,整理出数百页的报告后,东芝方面就报告内容等召开了记者见面会。面对记者,总裁田中久雄说,140年中,东芝也曾经出现过因被别国恶意抹黑而遭受名誉重大损失的情形,但这次已经不是谁在抹黑东芝,是东芝自己不得不承认,过去7年里在账务上做了假。

  东芝公司乃至日本企业一向以管理严谨、规范而闻名,却为何不顾名誉扫地持续7年做假账?对这个百年的老牌会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中又让我们得到哪些启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界人士。

  七年多报赢利1518亿日元

  据报道,2015年2月,日本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东芝的会计处理问题展开了调查,日本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东芝公司因为未能实时准确的计算亏损,涉嫌违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

  4月上旬,东芝公司被日本媒体爆出为夸大业绩发生财务报表造假事件。公司表示已经找出了“调查重要事项”,并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自此以后,东芝的会计处理问题的悬念也被一再拉高,该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3月末的500日元下跌至7月连休前的376日元。对此,社会业界多指责东芝在经营责任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存在机能不全的问题。

  进入5月以后,东芝延迟业绩结算发表时间,并取消公开业绩预测,进而埋下了一个较大的悬念。之后东芝发表数据称,截止2014年度业绩结算3年期间的营业利润减少了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进入7月以后,东芝的会计丑闻问题迎来大爆发。7月20日由东京高等检察院前检察长及律师、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调查小组在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调查后,公布了调查结果。该小组通过查阅了东芝2008年至2014年间的财务平衡报表,发现东芝通过虚报企业利润、延迟记载营业损失等手法,大量掩盖企业损失,多报了1518亿日元经营利润,涉及领域包括半导体、PC电脑、电视机等主力业务。如此大范围的会计处理问题,基本能确定这是一个由经营层参与、企业全体组织涉嫌造假的重大事件。

  7月23日,美国投资人最先开始向东芝发难。购买了东芝股票的美国投资人向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院起诉东芝总裁等人,原因是东芝账务造假,误导了他们的投资行为,要求企业赔偿投资人的损失。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日本投资者也会提起相关诉讼。东芝总裁等个人需要赔付的损失费,将以数十亿日元计算。

  据RecordJapan网站7月23日报道,东芝会计丑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虚报利润增长额度,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东芝的高层领导也参与了造假事件,由于市场有关人员看不清全貌,对东芝将来的发展也感到非常的不安。

  领导层干预导致财务缺乏独立性

  日本企业在2015年事件频出,东芝造假该是诸多事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究其原因,财务专家、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连云港分校副校长付海旭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分析。就内因而言,一方面是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更容易招致业绩造假;另一方面则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确认和收益计量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外因来看,一是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凶险,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产生“货币饥渴症”,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冒险造假;此外,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利益趋同,更加重视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利益、名誉、社会地位、股权及其增值等。这些利益的获得需要有业绩好看的财务报表支持。

  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会计专家马靖昊指出,全球会计界在美国会计模式的引领下,犯下了方向性错误,净利润说不清道不明。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日本的奥林巴斯、东芝等公司的财务丑闻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资深注册会计师、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认为,财务造假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其根本原因不是对经营业绩的急功近利,就是为了使得经营业绩从表面上看更加光鲜,从而可以更快、更多地诱惑、欺骗投资人,以骗取已有投资者的信任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或经营者为了增加自己晋升的砝码,获得更多的报酬。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财务造假长达七年未被发现,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据路透社报道,东芝公司长期虚增利润的做法引发了会计专家的质疑:日本上市公司向其审计公司缴纳的低廉费用是否意味着他们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仔细审查本公司的账目。

  马靖昊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2011年日本的另一家知名企业奥林巴斯公司长达20年的财务账目造假的事件。他当时就指出,这些只是暴露出来的,还有多少更严重的造假仍然掩盖着,谁又说得清。

  马靖昊认为,财务造假很难发现的原因是目前的有偿审计模式。他指出,现在是大股东控制的管理层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际上是自己花钱来请人审计,被审计单位是事务所的衣食父母,怎么可能审出什么大问题呢?

  马靖昊直言:无数事实已表明,CPA与其客户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高,其独立性越差,执业质量就越受到影响。说句难听的话,目前的有偿审计模式是一件人人都知道的皇帝的新衣,但就是没人愿意说破。

  付海旭则表示,东芝长期财务造假而未被发现的原因,一是企业内部上下串通造假,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造假资料以假乱真,过程逼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局外人很难发现。二是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发起的造假,在企业内部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响应性,相关参与人员不仅会共同保守秘密,而且还会给外界的发现制造障碍。

  在东芝造假事件中,第三方委员会在报告书中明确指出:“历届的3任社长均曾向下属施压要求完成利润目标。”第三方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书中认定,造成东芝这一连串的财务造假问题的原因是:“东芝存在下属无法违背上司意愿的企业文化。”而这些问题,又让人对财务独立性产生关注。

  马靖昊表示,类似于东芝公司管理层向下属施压要求完成利润目标的情况,在中国也普遍存在。当经营完成不了利润时,可能导致通过财务做假账的形式来完成。

  马靖昊指出,财务人员在企业中很难保持不做假账的独立性,第一个原因是目前的会计体系存在核算的模糊性、不准确性以及近似性,存在利润操纵空间;第二个原因是会计人员地位不独立,如果不按照公司的意图去处理,可能会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刘志耕对此的看法是,尽管这种文化有利于企业领导命令的及时传达和准确执行,但其本质却是一种腐朽、落后、愚昧的文化,缺乏必要的民主,其最直接的缺陷是很容易使得企业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并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形式主义,而且还很容易因企业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产生贪污、舞弊等问题,对企业的健康、规范和有序发展即为不利。很明显,这种文化弊大于利。

  刘志耕认为,保证财务独立性,主要还是应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明确各层次、各部门领导对企业的领导责任和权限,不得逾越,特别是要明确财务工作的职责和禁忌,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都必须明确必要的处理处罚规定,要从制度上确保会计独立性,逐步形成诚信经营、维护会计独立性的企业文化。

  造假成国际通病,呼唤中国优秀会计传统

  7月21日,东芝公司承认了自2008年以来的财务造假行为,原社长田中久雄向公众道歉并认为“这是东芝140年历史上品牌形象受损最严重的事件”。

  刘志耕表示,这次事件给东芝公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其140年来长期苦心经营所形成的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将毁于一旦。

  付海旭对记者表示,此次造假事件将使投资者对东芝公司逐渐丧失信心,使成千上万的投资者饱尝苦涩,不仅危及投资者对东芝公司的信任,同时也危及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会计行业的信任。

  多年来,财务造假已成为全球企业的通病。马靖昊指出,财务造假不是单是日本一国出现的问题,全世界都存在着财务造假的灾难,此次东芝公司财务造假只能说明该公司财务危机爆发,到了该还原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付海旭表示,此次东芝事件再次告诫我们“诚信”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诚信”是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活动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公司和企业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贪一时之利而置规则与不顾搞弄虚作假,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现阶段中国企业如何洁身自好显得尤为重要。

  刘志耕认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起来很不容易,不仅需要在各方面苦心经营,更需要长期、全方位的精心呵护,稍有不慎,将很可能毁于或损于一时一事。这说明企业的创业和守业虽都具有艰难性和持久性,但守业时往往会在一项关键问题上使得苦心经营的信誉和品牌毁于一旦,也充分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

  刘志耕总结道,分析此次事件,可得到三点启示。一是企业创品牌难,毁品牌易;创信誉需百年、毁信誉在一旦;创业需全方位,毁业仅需一事;只有永恒的品牌,没有永恒的造假。

  二是企业越是发展、越是出名,影响就越大,受众就越多,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也就越多,此所谓“树大招风”。所以,大企业更要精心呵护企业已经拥有的品牌和形象。

  三是造假者莫自鸣得意,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要知道一条真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马靖昊最后表示,财报中存在大量的可操纵空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我国谈论防止财务造假这个话题至少几十年了,但仍然财务造假层出不穷,其实关键原因是与西方会计全面趋同的结果。通过东芝财务造假事件,我国要强化传统的优秀会计理念,比如重视现金流的观念,多加强现金流信息的编制。他指出,只有这样去做,将尽可能地防止财务造假的现象,因为利润容易造假,但现金流是很难造假的。

  记者 滕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