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曾以世界一流的优越性能广受各国空军青睐。虽然“米格-25”的许多零部件要比美国战机落后,但其整体作战性能却比美国同期生产的战机强。国际战机研制专家分析后发现:米格战机在设计上能从整体着眼,各零部件组合协调合理,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反而超过了美国战机,其组合协调所产生的满意效果是始料未及的。这一发现被人称为管理学的“米格-25效应”,即“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对于“米格-25效应”有人提出一个疑问:这是否与木桶原理(或短板效应)发生了矛盾呢?因为在木桶原理中,盛水量多少取决于其中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要增加盛水量,只能将短板加长。其实这并没有矛盾,因为“米格-25”战机上的零部件可以落后于美军战机,但绝不可以有一只零部件是会导致漏水的“短板”,否则飞行中就要出故障,甚至从天上掉下来。那么,“米格-25效应”与“拉绳实验”是否存在矛盾呢?其实也不矛盾,因为“拉绳实验”中1+1<2的结论,是缘于拉绳者合作不到位所致,一旦合作完全到位,就会有1+1=2的结果了。这恰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同一个道理,都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是协作的具体情形不尽相同。
化学常识还告诉人们,石墨和钻石都由碳原子组成,只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就产生了硬度悬殊的石墨和钻石。这一自然科学的规律与“米格-25”效应一样,也说明内部结构组合的重要性。同样,一个企业内部的下属部门结构是否合理,对该公司整体发展的影响也会大有影响。公司内部组织的结构合理,势必会发生“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的“米格-25”效应;若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则会小于个体能力之和,甚至发生相互抵消的内耗,导致短板效应的“漏水”。
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异常竞争:A、B两家企业均属于同城的冶金行业,在该城市里的竞争尤为激烈。A公司员工在年龄、学历、技术培训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个个是年轻的本科生,还经过了公司专业技术资格的合格考试。相比之下,B公司员工多是岁数较大的中年技工,顶多是有经验的师傅,很多人连大学的门也没有进过。通常,若按照人才因素来判断胜负,A公司在竞争中,其员工会为公司创造凸显的绩效而击败对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B公司反而遥遥领先了。这是因为,虽然B公司在人才上貌似失利,但由于那些中年员工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平时养成了很强的工作纪律,尤其对公司领导的分派安排能心领神会,知道领导为什么要自己这么做以及该项任务对全局的作用和影响,也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去做,且经验丰富,轻车熟路,在任务执行中总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所以工作效率高。而A公司则不同,员工学历高、年轻,但上岗时间短,与领导层尚未实现完美的磨合,许多才华暂时发挥不出来,而公司领导对这批人才潜能的利用率不足,调度指挥不力,基本处于指挥与执行不协调的状态,结果反而输给了B公司。
“田忌赛马”的故事也能说明问题: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当年在魏国他被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致残。齐国特使访问魏国首都时把这个残疾的孙膑带回了齐国。孙膑来到齐国后深受田忌将军的赏识,被奉为上宾。田忌常同齐威王赛马赌钱,马分三等,比赛时总是以好马对好马,中马对中马,差马对差马较量。因齐威王每一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略胜一筹,所以田忌屡战屡败。孙膑在旁看了后,悄悄对田忌说:“我有办法使你获胜。你先以差马对齐王的好马,再以好马对他的中马,最后以中马对他的差马。”田忌言听计从,结果一败两胜,赢了!田忌顺势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心悦诚服,奉孙膑为师,常向他请教兵法。“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人们:马还是同样的马,由于调整了比赛马匹的组合结构,使之合理化,就能巧妙地反败为胜。“田忌赛马”似乎从古人的眼光验证了“米格-25效应”的正确性:“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望能给企业管理者一个更为生动的启示。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