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
  • 发布时间:2015-10-29 16:38

  【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在优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定期清查盘点不及时、报废处置不合理、制度保障不健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解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改革措施也取得了相应进展,并且成绩卓著,因而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新认识,并通过新方法,使其得到明确化、清晰化,经过统计分析与应用,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展开分析与讨论,从而推进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问题的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要

  在事业单位中的正常运行中,其基础建立在其固定资产的应用方面,它也是构成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伴随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应该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加强,也有助于整体的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职能的发挥十分有赖于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因而,为了保证其资产完整性,真正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就应该努力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真实有效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实质上的管理情况表现是,会计工作不到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归咎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因为,从目前的大多章程与规范分析,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定较少,而且在购入、使用、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管理中也是职责不明确,操作手续不全,规定的具体内容也非常缺乏,所以,明确度不高,管理中的针对性不强,因而大多只是一些表面账目上的笔杆了账,从来未进行实际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会计部门也未能因此问题,与其他各部门间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协调,结果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应该从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与完善,应该细化,具体化,提高其针对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存在差异性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在明确信息的基础上,使其清晰准确的得到统计与分析。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中,会计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具体数据的记录不全面,而且失真现象的存在比较严重,因而总起来看,缺乏一种全面的综观与有效的准确记录,因而对于在整个的财务管理方面控制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应该对其信息失真的原因加以分析,从现在看,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由于在管理方式上,本身存有缺陷,这也是由于固定资产在实际的应用中随时间推移会出现磨损,而且折旧价格又不断因市场行情而随时会发生变化,在登记过程中,购价是基本记录,而随之而来的是固定资产的虚增现象发生;另一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购入与利润计算间的问题,由于支出以当期购买为主,所以,分期核算时,分摊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得到正确结算,因而当期成本成就显著增加,利润相应的降低,所以最终的年度总利润与实际的利润之间的差异出现。

  (三)固定资产盘查、清理工作不到位

  以事业单位中会计的日常工作看,对于现金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占到主要部分,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核算中未形成对于它的定期核算习惯。从盘点与清查的角度看,在整个的固定资产的购进中,是得到了较好的记录,但是随着使用期的增加,对于它的定期清查、盘点力度不足,而且往往由于数量与市场价格间的变化而不能够精准的使数据得到统计与体现,所以,在管理方面也进一步产生了漏洞。

  (四)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方式不当

  因固定资产的使用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尤其是会进行报废或者调拔,所以,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记录,并对其实际上的损耗进行核算,然而,事实上,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实际情况是,事业单位在该方面处置的随意性较大,手续不全,报废处理过程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未经账目登记或移除的过程,造成了流失;其二是在审查方面的缺乏与监督的不完善,给其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造成了混乱。

  三、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一)健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制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一个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作用是多么强大,因而,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是从管理制度方面着手,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即是说,将其纳入到管理之中,进行具体的细致化条文规定制定,从责任部门、职责、经办手续、处理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其次,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应该注重责任管理制,分层落实,明确相关的负责人,应该对领导、会计各方面的权力进行划分,突显其各自的职责与职能范畴,如此有助于问题暴露时的责任承担风险降低到最小,第三,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环节化处理,比如,在购入、使用、维护、报废或调拔方面制定出详细规定,使各环节得到明确的处置,因而增强其中的管理秩序,最终增加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具体化。

  (二)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清算

  在会计的工作中,应该使账目与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对应起来,从而增加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准确、合理、科学使用,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定期盘点与清查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在清查与盘点中应该注意方法的使用,比如对于时间的确定,可以分年、半年甚至一些具体的固定资产还需要进行按月进行盘点与清查。第三,应该在事业单位间形成合作的局面,通力合作,各部门与会计部门之间,应该协调好关系,积极配合调查工作,一个是达到对于固定资产的整个状况的摸底,一个是使管理与核算得到具体体现,将其中的问题明确化,从而,对其加以分析,将其中的原因找出,并且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此有助于固定资产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尤其是对于一些价格较高或价值较大的资产更应该做到卡、账、物三者间的一致,使其得到正确处理,杜绝流失、贪污现象发生。

  (三)参考市场价格情况,做好折旧工作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必然的磨损与贬值,因而,折旧工作就变得尤其必要,所以应该将这一项作为折旧科目进行设置,具体可以对其使用年限、磨损程度进行细致规定,在核算过程中,根据时限与具体的处理结果进行一定的折旧计算,应该注意当时的市场价值与价格情况,做到不偏不倚的核算,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实质性的实际价值的核算,从而也有利于管理中的具体化与有效性。

  (四)积极运用资产管理新技术

  时代精神应该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因而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中,也应该采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技术,利用各种办公软件以及相关的APP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工作,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平台,使整个公司中的各部门通过一个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问题探讨,并使其固定资产得到及时的通报,一是可以提升监督,一是可以利用这样工具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的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时时核算,有效管理的目的,其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与各部门间的劳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无论何种工作,只要有人为的参与,参与的人员就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与素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核算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与促进,一是对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理念的更新,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全面性及重要性,以及固定资产的实际作用;二是应该使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加强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可以个人进行专业提升,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应的会计培训,使其整体能力得到提升,并使其形成强而有力的团队,朝向一个目标,使用同一种向心力,去努力完成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是其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应该在原有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在分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比如完善固定资产的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查、清算,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希望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英梅.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2]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3,(03).

  [3]高嵩.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3,(06).

  温旭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