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风险的管理分析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
  • 发布时间:2015-10-29 17:01

  【摘要】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植。然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时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因此,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风险的管理,以达到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 授信风险 管理现状 对策

  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核心资本和资金负债比例等因素的制约,自然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如不对称的信息,不合理的信贷配给,交易费用高等,导致融资困难;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授信和贷款的时候,往往存在“惜贷”的现象。如何破解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在信贷问题上的僵局,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方面

  1.缺乏担保与补偿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较少,抵押物不足,更多的采用保证方式,商业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要求中小企业互相保证。一旦借款人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偿还,商业银行就会要求联保企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家企业发生风险,会导致整个联保团体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如缙云工业区园区企业因担保链风险波及一大批企业倒闭和破产。即使进入贷后资产处理,商业银行不但需要花上较高的费用,而且受偿率也很低,难以补偿银行放款资金。

  2.信息披露不足,财务数据失真。中小企业没有将信息充分披露出来,部分数据有作假情况出现,导致银行无法有效开展信贷调查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很难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位,也不能保障评估风险的有效开展。我国没有形成健全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部分企业只有财务报表,其它有关证明信用方面的资料,同时,还面临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信誉度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通过调整数字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实现最终的信贷审批。金融企业很难把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给贷款审查和授信等环节带来不便。

  (二)银行方面

  1.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减少交易成本,银行会在平均风险成本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设定相同的贷款利率。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愿接受过高的利率。这样就产生一种情况,商业银行拥有数量庞大的、高风险的、低质量的客户群,只有采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对他人做出不利行为。获得资金的商业银行,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到风险更大的项目上,更加强了风险的产生。

  2.银行信用体系不健全。当前,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评估上,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形成有效地评估体系,专业性较差,预警机制落后,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在评估中小企业信用时,部分商业银行仅仅参照其财务报表。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成分较高,无法为银行提供切实可行的信用评估证明。

  3.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形成科学的信息系统,缺乏连续性和前瞻性,数据信息虚假成分较多,丢失现象严重,数据割裂现象时有发生,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较为分散,缺乏准确性,借助基础数据分析的结果偏离问题突出,无法对高层次风险进行有效分析,不能实现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不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处于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各自为政,统计口径和出具数据之间存在不相符,不能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企业分支机构在注册资本和所属行业等方面出现了突出问题,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很难进行有效把控,无法有效分析。

  二、加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银行信贷业务法律运行环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引导,国家应当对有关信贷方面的法规进一步完善,减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生成的对自身发展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国家还要遏制地方行政机构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对商业银行政策干预,保障商业银行有独立的地位,防止不良资产在商业银行中萌芽,从根本上遏制商业银行授信和贷款风险的产生。

  (二)制定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是风险控制中的首要工作。风险预警的制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工作。从宏观开展的视角来看,需要有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同时,需要对中央央行货币政策和国家宏观政策进行研究,确保信贷资金在宏观投向的方向上能够符合银行资金的活动规律。从微观研究视角出发,将企业的微观经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现风险预警传动信息系统的构建。信贷风险是客户风险转移来的。财务风险本身有一定的先兆性,所以,在银行信贷风险研究过程中,将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银行存货风险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两者之前的动态性映射。其中,需要建立客户信息库,客户信息库的内容包括账户信息和财务信息,另外,像和客户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也是客户信息库包含的内容。接下来还需要构建财务风险信贷资产传导机制。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基础数据库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信贷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很有必要。在信用评估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求较高的数据积累,这种技术的实现光靠个人是实现不了的。为了提高构建模型的使用性和准确性,中小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实现牢靠评分模型的构建。

  (四)加大风险管理执行力

  在贷款之前,需要调查,这是全过程体系强调的重点,共分两种: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为了减少企业内部假会计账目的出现,贷款人员不要对这种数据进行针对性核对,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为海关信息和税关信息,要和相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对代理商和供应商要有所了解,另外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了解也很有必要,从中获取真实的信息。

  (五)加大对相关业务员的培训力度

  银行业务人员在办理银行业务的时候,要本着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够预防风险的产生。银行融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具备清醒的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同时,还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是银行融资人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银行要对融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保障银行融资人员有较高的管理业务素质,让银行融资人员对政策水平有清楚认识,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性操作。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有关授信和贷款方面的风险成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以实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在授信和贷款业务中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

  [2]龚烨,李欢.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J].经营管理者,2009(22).

  曲国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