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办法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会计实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 发布时间:2015-10-29 17:02

  【摘要】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有关用来识别缺陷的技术方式问题以及认定缺陷的权利限制问题。本文探讨了几个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办法。

  【关键词】会计实务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缺陷的定义也不同,按照缺陷出现的方式以及缺陷形成的原因分析,一般是出现在设计以及运行环节,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以及运行缺陷;按照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来说,可以分成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以及一般缺陷。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缺陷识别

  (一)测试识别

  测试识别是指利用符合测试条件的技术手段等方式来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设计缺陷以及运行缺陷进行识别。其中设计缺陷是由于在控制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而导致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即使整个运行过程是正常有效的,但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理想的控制目标。假设管理者和企业的员工在工作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活动,但这并不能确保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中的设计缺陷。一般而言,设计缺陷的识别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存在的缺失以及设计不合理。存在的缺失是指内部控制的标准以及流程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如在会计估计变更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审核批准程序。设计不合理是指在一定的内部控制标准以及流程下进行工作活动时,由于实行了不恰当的控制方式或则由于内部控制标准以及流程的不全面性导致对实现控制目标产生了不良影响。

  运行缺陷是指在合理的设计方案下,内部控制并没有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运行,或者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者没有权利或者能力不足,以致于不能保证控制有效地实行。识别运行缺陷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来进行测验。如,某企业部门需要调用一笔资金,但资金的调动往往需要总经理先签字批准,在紧急的情况下,部门可能会先使用先使用资金随后再请总经理补签手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以判定该企业在资金审核批准控制过程中存在着运行缺陷。

  (二)迹象识别

  迹象识别是指通关观察内部控制的趋势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目标,从而达到识别内部控制中设计的缺陷和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内部控制中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内部控制的迹象。在已经发生严重偏离内控目标趋势时,说明当前的内部控制已经无法有效的保证能够实现控制目标了。体现内控缺陷的趋势包括:(1)管理层徇私舞弊,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即便发现了问题但不能有效的制约;(2)或者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符合法律法规现象等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改正;(3)在财务报表的审核中被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发现报告错误;(4)在企业中出现贪污、公款私用等行为;(5)类似的重大诉讼案件频繁发生在同一个业务领域中。这些都能明确的体现内控缺陷的迹象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是却不能直接体现缺陷是由哪个具体环节产生的。所以,企业应当在已经能直观观察到的迹象作为内控缺陷的突破口,从而进行缺陷测试定位。

  二、缺陷严重程度评估

  (一)以偏离目标的程度和可能性作为衡量缺陷的标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赋予了企业在判断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行业风险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所在的环境等进行自由决定的权利。将可承受的风险用目标的形式分散给各部门、各岗位时,便成了判断缺陷是否存在和是否严重的标准,如果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偏离的程度越高,说明缺陷越严重。在缺陷被识别出之后,通过目标偏离程度来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大小,潜伏存在危险度的缺陷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即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偏离目标的程度。风险的评估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文字描述来定义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数值来确定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定性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定量指标。

  (二)充分考虑缺陷组合和替代性控制

  在对缺陷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时,需要将以下两点纳入考虑范围内:(1)对缺陷组合风险进行关注和分析。风险叠加是缺陷和偏离目标可能性之间除了相对应关系外的另一种关系。比如,在所有的环节都拥有良好的控制时,出纳在进行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时就构成了缺陷,与此同时,如果加上银行印鉴保管不严、支票管理出现漏洞,那么就会形成非常严重的缺陷。(2)替代性控制的作用。替代性控制是指用其他的控制对已经产生的控制缺陷的进行抑制或弥补。比如,某个企业在公司信息交流的管理上存在制度缺陷,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具备良好的习惯,每天在工作之前利用半小时的时间到空地中进行每日的生产、销售、安全、财务等情况的日常总结交流活动。这一习惯弥补了企业管理层与董事会成员之间没有沟通交流的制度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应对

  人们常常将缺陷识别和评估归属于技术问题,但其实缺陷认定是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在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时将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级授权认定和纠偏责任落实。在对负责缺陷认定和纠偏措施的人员要确保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缺陷的严重程度是由风险、控制范围以及纠偏的难易程度决定的,对应的缺陷由对应的层级来进行认定并承担责任。在面对由运行环节产生的缺陷时,企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在面对设计环节出现的缺陷时,企业应该通过调整内部制度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龙凤姣.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

  [2]廖高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框架设计[J].会计师.2013(13).

  [3]石意如.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三分法认定[J].财会月刊.2012(14) .

  邓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