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与“解”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丝绸之路,全球经济,一体化
  • 发布时间:2015-10-30 09:37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的背景下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会遇到一些“结”,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找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解”。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发展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的背景

  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国家战略层次考虑的能源安全、边疆安全、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化,南海争端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关系到国家主权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再次,能源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无法自给自足,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来缓解供需不平衡。在此环境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应运而生。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均衡。因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将由过去单一的海上经济贸易转变为海上经济贸易与陆路经济贸易相结合的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还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以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二)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

  一直以来,全国的经济中心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过度依赖海洋经济。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地区已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区,由此造成等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从人口数量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在西部土地广阔、人口密集程度较低。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转型与升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现海上经济与陆路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可以实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初步平衡;可以初步实现产业结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的平衡与协调。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结”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呈现出“哑铃”形状。中亚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属于“哑铃”的中间短柄区域,属于经济凹陷地带。在中亚地区的东部与西部有两大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欧盟,两大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因此中亚地区国家与亚太、欧盟地区国家的贸易存在一个断层。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困境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线路仍然以铁路干线为主,其次才是公路运输与管道运输。“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的区域自然环境复杂,而且中亚地区多沙漠、多山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许多难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许多路线无法进行联通,只能绕行。而且正在规划将修建的中巴铁路、中尼铁路、中吉铁路,都要穿过山区地带,施工难度高。

  (三)中亚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存在安全挑战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想、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因此,无论是国家内部还是国与国之间都不可避免的有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分子与暴力恐怖组织“三股势力”长期在中亚地区潜伏,对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威胁。而且在阿富汗地、越南等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在国土边界问题上,中亚国家之间也存在争议。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解”

  (一)促进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的一步。首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中亚国家资源比较丰富,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有色金属的采掘冶炼。同时,依托自己的能源优势,带动与能源有关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如钢铁、机械、纺织、等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以石油、天然气能源为主,与能源相关的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国家之间的道路联通

  中亚地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配套实施,尤其是交通基础实施建设。交通网络的高度连通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基础条件,加快中亚地区交通网的相互连接、相互贯通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决条件。一是积极推动高铁建设,构建泛亚铁路,实现中国与中亚之间的高铁连接。二是加快中-吉-乌铁路、公路网的建设,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

  (三)在应对地区稳定、局势动荡方面要实现民心相通。

  一是与中亚地区的合作重点在经贸合作领域,但也要加强安全合作、外交合作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二是加强与中亚地区的民间沟通,如中国与中亚开展教育合作,旅游合作,民间组织合作,以利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三是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反恐协作,对于破坏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的“三股势力”给予坚决打击。

  参考文献

  [1]左凤荣.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民网www.people.cn.

  [2]袁丽君,高志刚.依托“跨国丝绸之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M].开发研究,2014(1).p55-58.

  [3]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跨国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M].前沿,2013(12) p6-13.

  邱燕生 王文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