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发布时间:2015-10-29 17:57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项管理政策,采取多种管理手段,以此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于下文中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管理人员研究的重点,自上个世纪末端国家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相继出台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手段,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序发展。2006年国家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综合管理。2009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试点成功,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虽然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得到有序发展,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仍旧存在问题,需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在思考与分析中对症下药。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不仅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且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但是受到多年传统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原则以及管理体制有所明确,但是却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交付使用、资产的后期处理、资产评估等问题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现如今,部分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并且因缺乏硬性要求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出现过度损耗或者提前报废的现象。另外,部分单位在业务处理上无所适从,操作性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与不安全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针对资产的使用与管理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这一类制度缺乏整体设计性,并且相配套的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趋于形式化,导致部分单位资产管理无序。其中最为主要的突出矛盾便是管理脱节以及多重管理。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分为财务部门与财政部门,如果两个部门在对制度问题上出现不统一意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管理不衔接与利益冲突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会出现偏差,未及时将新购的资产记录,后期缺乏跟踪,导致账账不符与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落实不到位

  我国政府已经对单位资产实施预算管理进行明确要求,但是由于预算项目范围缩小,预算管理的作用与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其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无法根据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编制有效的预算方案,无法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导致部门之间出现资产闲置与紧缺并存的现象。其二是部分地区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硬性条件,一般情况下预算管理要求财务工作需保证准确性与扎实性、充足性,但是由于部分单位财务工作达不到预算管理的要求,导致出现账账不符与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对存量资产的信息进行掌握,无法合理编制有效的预算方案。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

  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制是保证一切管理的保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想真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则需要积极提升法律法规,将法制建设放在首位。由国家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活动,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对于比较尖锐的实务问题,比如像资产处置、产权登记等问题,则需要积极做出相应的规定,这样不仅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法律依据,也便于展开监督与管理,能够清楚了解国有资产存量情况。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工作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将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整,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整合,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无人管理或者多头管理的现象。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做好查账与对账的工作,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的联动,保证对每一项资产都能够做到监督与跟踪,只有如此,才能通过财务会计将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映,才能形成具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最后,可以借鉴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不断改进与调整,积极优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积极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

  首先选拨优秀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指导,完善知识体系,完善理论框架,保证整个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其次,要开展财政部门预算制度的执行考核,将执行力度细化为各种考核指标,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展示评估报告。最后,还要将财政预算与资产使用效率进行关联,奖惩分明,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的监督力度,将整个监督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事前、事中、事后,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06:109-111.

  [2]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S1:141-142.

  [3]马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0:27-33.

  [4]肖成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v04:1-3.

  [5]范继波.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58-159.

  杨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