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之变革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变革
  • 发布时间:2015-10-29 16:55

  ——以兴业银行为例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网络覆盖率空前巨大,伴随互联网而来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居民渗透率越来越高。但是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因缺乏创新,思维僵化,没能及时变革,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不断收缩领地,加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与信用风险。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兴业银行通过自身变革,开放思想,积极创新,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以此提高生存能力与创新能力,摆脱商业银行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兴业银行 变革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随之而来的是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依托于大数据与云计算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冲击与变革,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创新结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国内涌现出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网络理财等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并快速蚕食国内金融市场,对传统商业银行发起挑战,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传统商业银行必须突破固有思维,认清现状,调整方向,通过金融创新来实现自身变革。本文将以兴业银行为例,探究传统商业银行的变革之路与未来发展。

  二、新兴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资本活动串联优化,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将“一键式”,“小额化”的消费融资模式带入生活中。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自互联网金融概念诞生以来,虽然业界对其看法不一,但是并不妨碍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的发展。国内更是出现了支付宝、余额宝、人人贷、平安陆金所、众安保险等包含了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互联网保险等多方位新金融模式探索引领者。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的优点,笼络的大批忠实用户,快速占领金融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透露,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网民渗透率为68.1%。2014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并且今年7月,官方首次为“互联网金融”的含义给出了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七方面定义。

  (二)互联网新型金融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的对比

  1.网络第三方支付挑战银行传统支付地位。支付中介本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商业银行创造利润、获取信息、累积客户的重要手段。但如今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商业银行这一基本职能受到极大打击。传统支付是以现金支付、票据支付、银行卡支付为主的物理网点分散支付,而这种支付方式具有费用高,用时长、携带不便等缺点。反观网络第三方支付则以方便、快捷为主旨,自2004年支付宝出现以来,第三方支付平台迅猛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推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软件,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享受到一键支付、扫码付款等快捷服务,以此更是出现了网购、团购、酒店预定、滴滴打车等覆盖居民生活消费的新商业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同期增长19.7%,占我国网民比例达到55.7%。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支付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将进一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的变革。

  2.网络借贷融资侵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是商业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这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以及信贷的增速逐渐放缓。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191亿,不良贷款率1.50%,该数据自2012年起逐年攀升。而网络借贷主要以小微企业和民间借贷为主,通过云数据库快速检测借款人资信情况,加快了贷款发放速度。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网络融资模式是P2P网络借贷,其主要分为三种模式:(1)纯平台模式和债券转让模式,纯平台模式即平台不介入交易,出借人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自行选择贷款对象。债券转让模式指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券债务合同,由平台吸收资金,通过拆分装让,将债券转让给借款人;(2)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纯线上模式指P2P网贷平台作为单词的网络中介存在,负责制定交易规则和提供交易平台,从用户开发、信用审核、合同签订到贷款催收等整个业务主要在线上完成。但由于数据收集困难,造成逾期率与坏账率双高。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则通过线上吸引出借人,线下通过城市门户或代理商调查借款人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3)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网络借贷平台是否提供担保机制降低出借人的资金损失。虽然现今网络借贷融资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无法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太大打击,但是商业银行必须加以重视。

  3.互联网理财挤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存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降息,银行存款的基准利率自2012年的3.05%持续下降,到2015年8月的1.55%,这导致了银行存款大量外流。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疲软,投资者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此时,从事互联网理财的平台纷纷登场,进入了投资者眼中。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网民使用率为11.8%。网络理财是指通过打造互联网理财平台,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在线上发行销售理财产品的模式。与传统的理财模式相比网络理财有如下有点:(1)信息透明化,在传统模式下,投资者与机构相比,长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而新模式下,投资者通过互联网能够迅速浏览到全球的理财资讯,并且不受信息的数量与时间限制;(2)门槛低,传统的理财模式要求投资者需要拥有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互联网理财产品贴合大众需求,做到一元起购,按天计算收益,T+0赎回模式,满足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3)运营成本低,传统的商业银行理财,为了满足大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必须铺设大量营业网点,配备营业销售人员,这大大提高了运营成本。而互联网理财应为基于网络,只需要花费网站的开发营运维护费用,极大的节约了成本,并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回馈广大投资者,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商业银行的变革——以兴业银行为例

  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劣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在寄希望于社会,必须打破固有思维,推陈出新,由内而外进行必要的变革。兴业银行作为国内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自我反思与不断创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新时代变革之路。

  (一)提高自身服务意识

  服务客户是银行的天职。兴业银行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服务立行”的宗旨,要求每个员工做到“真情,真实,真诚”的“A+3”服务,从细微处见真情,而“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谈有谢声”的“十三字”真言更是铭刻在每个兴业人的心中。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兴业银行除了增设营业网店和建立社区支行,更是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思想,通过打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客户实现PC,手机,平板电脑三种终端的快捷服务,真正为客户做到了省时省力,实现了商业银行的网络支付功能。同时兴业银行极为重视用户的体验指数,大力开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长期进入各大社区开展活动优惠大众,吸引用户参与产品的宣传,形成粉丝营销。

  (二)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新产品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基数,而且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传统的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兴业银行作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具有完善的结构体系和专业的团队。为了降低银行服务的门槛,兴业银行依托与银行平台,推出了类余额宝的直销银行系统,在该系统中加入了兴业宝、兴业红、现金宝等多功能多方位的理财产品,让用户能做到“零门槛”,“一分起购”,申购无上限等服务。并且相对于普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兴业银行凭借其优秀的理财团队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赢得良好的信誉。从2014年公布的全国银行理财能力报告中,兴业银行的发行能力、收益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均排名前5,综合理财能力更是名列第一。

  (三)整合银行资源构建大数据信息银行

  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生态圈重要的维稳基石,银行与各个行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由于庞大的机构体系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现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通过整合内部信息数据,依靠系统中大量用户信息与交易信息资料,加强与各个合作商之间的信息交流,综合所有数据建立银行内部数据分析平台,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奠定数据基础。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大势,商业银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思想新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结合是金融业的大创新大变革,是金融生态圈的大开放,是金融市场的增长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15.

  [2]陆岷峰,虞鹏.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创新驱动力[J].南都学坛,2015.05.10.

  [3]陆岷峰,刘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J].南方金融,2014.01.20.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10.

  [5]陈劲儿,郑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思考[J].福建金融,2014.10.25.

  于洋 赵君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