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言传播的影响与管控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网络流言,流言传播,流言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15-10-29 17:36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在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中,不乏一些网络流言。网络流言一旦传播开来,其影响一时难以消除,加强对网络流言传播的管控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我们应清醒的意识到,“防范胜于补救”。本文强调了从法律层面对网络流言“传播者”的约束以及对网络流言“受害者”的保护、政府部门应摒弃“控负”思想,切实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工作、各部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必要性与公众言论自由应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等方面的管控措施。对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高网民的“信息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流言 流言传播 流言的影响 流言的管控

  “流言”一词最早见于《书·金縢》中“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国。”句中“流言”作动词用,意为散步没有根据的话。[1]在《辞海》中,“流言”被定义为“散布没有根据的话”[2]。田大宪认为“网络流言是指通过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3]申艳妮认为网络流言是“网络使用实体运用个人网站、电子邮件、电子公告(包括电子公告牌、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工具)传播使人相信的信息,一般与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流传”[4]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概念。它说明:事物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还具有某种发展演变的连锁效应[5]。网络流言具备这样的连锁效应。因此,我们要警惕网络流言的“蝴蝶效应”。

  一、网络流言传播的原因及其特点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6]。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流言传播的现象也随之而来。网络流言传播渠道的具体呈现方式有:社交媒体、短信、博客、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BBS发帖、网络评论、QQ聊天等。

  哪些原因导致了网络流言的传播?首先,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网络伦理道德的缺失。在自由的网络世界,网民们缺乏足够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和知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其次,商业利益的驱动。网络空间蕴藏着很大的商业市场,很多商人被眼前的商业利益诱惑,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散播流言。再次,社会矛盾严重,政府公信力不足。目前,政府履行职能的水平与公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够。公众容易被网络流言影响。然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但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的脚步还未同步,存在法律的空子。最后,网络信息审核存在漏洞。由于网民数量大、种类多、短时间内信息量大;信息监测系统不够完善,审核技术不够先进,媒体很难全面审核信息。此外,网络流言传播还受一些心理因素影响。首先,宣泄心理。当人们内心不满或者心理不平衡时,他们寻找到网络做自己的宣泄口。这就极易形成网络流言。其次,好奇心理。好奇心理驱使流言传播者传播流言,使信息受众了解流言。再次,从众心理。“沉默的螺旋”理论证明,人们大多数时候都做出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然后,焦虑心理。当今当受众没有得到政府及时解释时会焦虑,加之受到网络上不准确信息影响,焦虑感会加剧。期望心理[7]。罗斯诺认为,从社会性交换这个观点来看,在流言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欲望因传播而得到补偿,接收者的欲望则因接收而得到补偿”。

  网络流言传播有何特点?首先,传播速度快。网络流言传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信息一发布便被实时接收。其次,传播范围广。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使得网络触及到世界各个角落。因而网络流言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传播开来。再次,传播版本多。由于网民的个人素养,生活经历,思想境界等的不同,对于网络信息认知和理解不同,致使网络流言传播版本多。然后,对其把控的难度大。网络具有隐蔽性,警察也不好侦查。最后,网络流言传播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网络信息的泛化影响使得网络流言一旦散播开来便如覆水难收。

  二、网络流言传播的恶劣影响

  网络流言传播会产生哪些恶劣影响?

  (一)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现今一些网络流言传播对人们,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年造成的思想观念冲击很大。例如,“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郭美美在微博上炫耀自己住别墅,开豪车等行为使得很多网友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一些人产生“相对剥夺感”,“仇富”,“拜金”观念等。

  (二)个人名誉受到诋毁

  很多时候,大众通常只热衷于网络传播本身,而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名誉的影响和对当事人造成的压力。尤其是名人明星,他们自身具有着“话题性”,其言行举止易被公众关注,其个人名誉也易被流言诋毁,有些甚至酿成了惨痛后果。例如,“韩国女星崔真实自杀”事件。网络上流传了“崔真实放高利贷逼死安在焕”的流言更给崔真实的个人名誉以重击。崔真实在不堪网络流言的压力下选择了轻生。

  (三)社会秩序受到干扰

  网络流言传播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干扰。例如,“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流言一传出,在短时间内便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局面。然后,企业形象受到损害。一旦有针对该企业的流言产生,企业形象便受到损害。例如,“抵制家乐福”事件。有传家乐福的大股东涉嫌资助达赖,因而抵制家乐福的呼声越来越高。网络平台让流言愈传愈猛,从而影响家乐福的企业形象。

  (四)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受到损害

  良好政府形象是一个政府的无形资产,对政府职能的发挥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外化,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一些网络流言的传播则使得政府和国家形象受到损害。例如,“河南钴60泄露”事件中,政府对网络流言本就难以防控,这样一来政府形象传播很被动,政府形象也受到损。再如“军车进京、北京出事”事件。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

  三、对网络流言传播管控的途经分析

  随着各种新媒介的诞生和演进,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信息传播意义很大。首先,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引导人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进行网络信息调查、检测网络市场、进行相关宣传、保持企业形象等,从而保持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正常运作。最后,对社会和国家而言。若整个网络形象遭到破坏,网上的信息你还敢相信吗?有时即便我们传递的是正确消息也会被认为是假消息。因为大家已被网络流言“坑害”了,于是对网络上的信息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可见,提高网络信息质量,管控网络流言传播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还对提高我国网络环境在国际上的声望具有重要作用。若国际上认为我国网络环境流言四飞,会影响整个国家形象,从而有碍我国国民政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8]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网络流言铺天盖地而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管控,把网络流言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同时我们要明确事前防范措施比事后补救措施更重要。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控措施

  第一,从法律层面:早先的网络流言传播,一方面没有相应法律约束,网民认为传播流言不需要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法律法规管控滞后,缺少有关对应的法律制约,一些部门不明确哪些事件该管和如何管,导致传播网络流言的人没有受到应有惩罚。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发展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对网络流言“传播者”的约束以及对网络流言“受害者”的保护。法律的严肃性使得网络运行商和门户网站这些媒介平台、一些团体以及个人都认识到传播网络流言的后果。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对散布和传播网络流言的行为及个人,严格进行依法惩处,从而减少网络流言的传播现象,提升网民“信息幸福指数”。

  第二,从联系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层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接地气”。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网上政务公开,加强信息透明度,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沟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当一些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摒弃“控负”思想,应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回应和澄清,把网络流言扼杀在摇篮里。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人民群众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教育,倡导网络诚信。

  第三,从提高网络管理能力层面: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舆论宏观调控,加大网络监管力度,转变网络监管方式,提高网络管理能力,优化网络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促进技术革新。

  (二)网络运行商和门户网站的管控措施

  第一,从树立责任意识层面: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提高责任意识刚和媒介素养。一方面,要理性权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发布不负责任的消息以获取经济利益,要意识到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另一方面,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推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在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措施和行动同时,要亲近民众,恰如其分的反映民意,做好沟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第二,从提高网络监测技术层面:网络运行商和门户网站应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推进网络技术革新,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筛检。

  (三)公众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约束

  第一,从提高素养、学习知识层面:公众应提高道德、媒介素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理性思考,提高辨别能力和道德自律,文明用网,健康用网。当发现了制造和散播网络流言的团体或个人,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从言论自由应受法律约束层面: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秩序是每个公众应尽的义务。公众应清楚言论自由应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自由,不掺杂任何不纯洁,不健康,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元素,不参与网络流言的制造和散播。

  结语

  网络流言的传播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现象,它的存在是网络自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网络流言,我们要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理智的头脑;科学的探索和分析;最后,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管控措施。

  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没有达到人民预期的水准。有些政府及工作人员没有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甚至出现以权谋私,办事拖拉,推卸责任等不良行为。党和国家应严整腐败之风,促进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人民对政府更信任了,网络流言的能掀起的风浪就小了;网络运行商和门户网站的价值观有待提高、技术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公众个人素养以及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刻不容缓。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与时俱进,才能不淹没在网络流言的洪流里。

  网络发展至今,我们要让它迈入进一步良性发展阶段,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让更多人去利用它好的一面,而不是挖掘它的劣根性。只要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网络流言将不再猖狂!

  参考文献

  [1]程中兴.“谣言、流言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大学,2007年12月,第5页.

  [2]《辞海》第2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2544页.

  [3]田大宪.“网络流言与危机传播控制模式”,《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8期.

  [4]申艳妮.“网络谣言传播研究”,《东南传播》,2008年第12期.

  [5]邢利军.《警惕网络流言的“蝴蝶效应”》,载北京日报.

  [6]《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统计数据分析》,载中国报告大厅,行业数据,IT.

  [7]单松涛.《网络流言传播的心理分析》,载《新闻传播》,2012.04,253页.

  [8]龚建星,刘毅选编.《体验宇宙——爱因斯坦如是说》,第130页.

  陶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