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出马,不顶俩顶仨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校园贷,网贷,支付宝,普惠金融
  • 发布时间:2017-07-11 13:56

  提起校园贷,总会让人联想到“校园裸条、裸贷、淫秽、死亡”等词。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的“裸贷借条”新闻占据各大媒体头条,甚至还有一些不法网贷公司在网上出售许多女生的裸照,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还爆出还不了贷就肉偿的条件……那些无知的贷款大学生的噩梦就这样被开启,痛心疾首!

  面对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悲剧,有人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也有更多的人选择对校园贷进行恶言,攻击一概否定。不论如何,伤害都是避之不及了!

  日益猖獗的“校园贷”

  其实,说到底,校园贷终究只是个平台或者工具,它是有利还是有弊,完全取决于使用者本身。之所以会害了那么多的大学生,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他们缺乏对于各类诱惑的抵抗能力,为了面子“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缺乏理性,才会最终导致令人唏嘘的局面。

  据2016年支付宝统计,大学生人均年消费约4万余元。假设支付宝作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消费方式占比整体消费的50%,则大学生整体的年均消费为8万元!单月开销高达6600元。且不论这数据真实与否,但足以反应当下在校大学生消费之高。

  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社会经验又不足,当听到有这种“到款快利息低”的校园贷时,几乎是没有防御能力,压根不会想到后来违约后“利滚利”的代价。

  如此一来,校园贷俨然已成为众矢之的。这些违法网络贷款平台在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的同时,还不断做出各种暴力催收的行为。据了解,有一位学生在借了某网贷平台5000元后,之后竟然利滚利翻了20倍。到了该偿还的时候高达10万元。10万元?对于一个没有丝毫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真的是个“天文数字”。无奈之下,该学生选择了轻生,跳楼自杀。

  如此不堪的行径,如此恶劣的影响,再不加以制止,大学生们的未来确实堪忧。在这样的背景下,“救世主”雄赳赳气昂昂的出现了,国有大银行正规军终于出马了。

  “正规军”呼之已出

  早在2016年8月份,针对校园贷网络平台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银监会便明确提出了“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2017年上半年,银监会便公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中,校园贷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提出了“银行为大学生金融服务开正门”的号召。5月份,中国建设银行便高调宣布进军大学校园贷,发布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

  之后,除了建行以外,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有在内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消费金融(助学贷款:助学宝APP)也发行了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产品。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推出了校贷产品,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建设银行推出“金蜜蜂校园快贷”。

  中国银行的校园贷直接与院校合作,额度最高为8000元,贷款合作年限最长可达到6年,覆盖入职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提供宽限期服务,宽限期内不还利息只还本金,并且不含任何手续费。而建设银行推出的“金蜜蜂校园快贷”是一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专属定制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为纯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在1000-50000元之间,目前日息为万分之一点五,年利率为5.6%。

  与社会网贷平台推出的校园贷业务相比,银行布局校园贷不仅在利率、风险上面更低,以及在催收等方面更胜一筹,至少银行方面会考虑学生收入不稳定的特征宽限期限。据了解,此前部分校园贷违法违规开展“变相高利贷”,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吓人ING……

  完美的东西一般都是虚构的,银行正规军的体验过程肯定没有校园贷那么顺风顺水。既然是贷款,银行校园贷产品也必定会将风控放在首位,所以在准入门槛、申请流程、授信额度等方面,体验上肯定会差一些。

  客观对待校园贷问题

  对于国有大行入驻校园贷款一事,网友们纷纷表示意见:

  网友“弓长张”认为,如果没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介入,大学生群体只会被非法分子带偏得越来越远。对于这一特殊群体,规范、高品质的贷款产品不能缺席,银行应为大学生金融服务“开正门”。网友“飞雪”表示,国有银行提供的借贷,利息低,风险相对低。眼下“正规军”提供的校园贷回归市场,值得点赞。如果“正规军”介入后着眼长远,引导大学生的借贷需求,培养其风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为自己积累未来的消费主力,这对金融机构和大学生而言,都能实现“双赢”。

  网友“猴子”称,现在银行回归校园贷款业务,要避免重演以前大学生信用卡的“卡奴”现象,还有待监管部门、银行、高校、学生家庭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既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又风险可控的学生贷款体系。

  网友“花生”认为,银行要做好校园贷的信息共享和贷款审查。大学生是借贷风险的高危人群,通常没有独自还款的能力。而之前的校园借贷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学生可以多处借贷。如此一来,大学生被借贷缠身,债台高筑,坏账风险陡增。因而银行之间做好信息共享,防范一人多处借贷,很有必要。

  此外,网友“立秋”表示,银行进入校园,对以前的校园贷乱象是一种控制,但裸条、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还有可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校园贷既需要开正门,也要注意堵偏门。

  网友“狍子”认为,要从根本上净化校园贷土壤,构建健康的高校金融环境,还需要多方用力,辩证施策,久久为功。政府要履行好管理职责,完善网络金融管理政策,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提高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严厉打击校园借贷的不法行为,为校园贷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高校需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防范大学生过度消费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总而言之,有了国有大行这些正规军,大学生们便可以放心使用适合自己的校园消费金融服务了。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在享受高品质学习生活的同时,做一些有意义、喜欢的事了。在银行正规军的影响下,曾经的众矢之的“校园贷”,正在慢慢地回归本质。未来,希望“校园贷”不再是“校园害”,希望在国有大行们能够在这一片不小的市场中,做好大学生们的普惠金融服务。

  文/本刊记者 邵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