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该配啥样的保险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共享单车,保险
  • 发布时间:2017-07-11 14:17

  好不容易告别了了拥挤的地铁,还要无奈的等待公交车的到来。左等右等还不来,咦?前面有辆小黄车,骑回去也是不错的。可惜走到跟前细瞧,车座子是倒转180度的。没关系,我再找一辆总行吧?

  举目望去,前面不远处还有。于是乎加紧步伐前进,不经意间走了一站地的路程,碰到的小黄车不是被私人车锁套住就是因前后二维码被彻底刮花无法扫描而成为私人专用车辆。这还算好的,没有车座被扔在墙根底下或是骑在半截墙上的也不是没见过。顶多是多耽误时间在下一个公交站桩等待公交车的到来。不用再因只能看不能用的小黄车而郁闷,也彻底没了骑小黄车时不小心撞到别人或是自己被甩出去的风险。那么,根据上述情况,共享单车要配备啥样的保险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呢?

  使用风险引发经营风险

  如果进行一下总结的话,共享单车目前存在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单车的灭失风险,经常性的就是车找不到了;共享单车的车辆损失风险:车座椅坏了、丢了,轮胎丢了、变形了,内胎消失不见了等等;共享单车第三者责任风险:汽车行驶途中会撞到人,自行车也不例外,一旦撞到人,严重一些的就会涉及医疗赔偿问题。如果长时间不彻底解决的话,最终这些风险会导致作为液态化的共享单车会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所以,笔者认为共享单车需要配备的保险有三种。

  要建立共享单车的灭失险

  本来共享单车是用来方便大家骑行的。可是偏偏有素质低下的人对共享单车进行彻底损毁,车辆被推入河里、被焚烧、被彻底肢解变成废品,被去除二维码标识改头换面的例子实在太多。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单车的数量会越来越少。损毁或是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据为己有,将车辆藏匿起来。说这部分车还存在,却又寻找不到。如此行为之下,就导致了共享单车的灭失。毕竟,无论是谁经营都不会是无限制的投入新车,这个是需要成本的。既然汽车有相应的保险存在,共享单车享受同样的保险也是势在必行的。

  要建立共享单车的车损险

  共享单车的出现其实挺好的,出行多方便。尤其是在两个公交站中间的时候,骑上一辆很快就可以到达其中那个一个公交站等候公交车的到来。不用出行而购买单车,不用交停车费、存车费,也不用担心车子被盗,不用考虑车子维修、打气等事宜……然而,共享单车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对来说,摩拜单车还好点,ofo则有很多车辆惨遭破坏。在针对车辆破损的调研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有刹车失灵、车胎课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等方面的问题。据悉,在北京市朝阳区南十里居路的ofo共享单车维修点,被损坏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绵延300米。20个师傅从早到晚的修理都忙不过来。用维修师傅的话说就是修的速度远比不上坏车送来的速度。要知道,师傅们的维修速度是在日均600左右的。而这些小黄车大部分都是遭到恶意损坏,例如车牌被涂掉,私自加锁等等。可见,对于共享单车运营者来说,车损险是必不可少的。

  要建立共享单车的三者险

  走路不小心都能撞到别人,更何况是骑车。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赶时间上班,对于身边的车辆行驶自然会降低警惕性。突然冒出一个横穿马路者,或是骑行者后面涌上一群人,再加上骑行者的技术、年龄、反应能力差或是刹车失灵等各种情况,相互间的的碰撞时难免的。说不准就磕碰到了要害部位。出现伤情自然要处理,接下来的医药费用谁出就又成了问题。如果不骑车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出现。如此情况下,共享单车提供方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是事故车辆的提供者,与骑行者已经建立了契约关系。如此一来,第三者责任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骑行者和共享单车平台不用争议,受伤者医疗也有人负责,可谓是皆大欢喜。

  要提升共享单车的医疗险

  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单车平台大多为骑行者购买了保险。ofo、永安行、小蓝、funbike、优拜5家共享单车运营商都为用户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在ofo共享单车App的使用指南中,专门有关于“骑行过程中意外受伤如何出险”的解答。内容显示,ofo共享单车为用户购买了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在规范使用ofo共享单车的骑行过程中,被保险人遭到意外伤害的,可申请报销因本次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上限1万元;意外伤害导致身残、身故的,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赔偿。同时公布了保险公司24小时报案专线。据了解,今年4月29日,支付宝宣布,但凡用支付宝扫码骑车的用户,都可免费获得一份骑行保险,不管是单车缺陷还是用户自己不小心导致的骑车意外事故,哪怕是蹭破手指,都可以获得保险理赔。而北京首例共享单车索赔案近日亦达成和解,今年1月初,北京的冯先生在租用ofo共享单车时,遇到刹车失灵造成失控摔伤。冯先生因此将ofo运营方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索赔医疗费等2万元。近日双方达成和解,但对于和解内容ofo并未对外透露。可见,虽说骑行有了保障,但目前运营商为骑行者所投保的意外伤害险还不能弥补骑行者受伤后的实际损失,还是要继续提升额度的,不然也不会有庭外调解一说。

  共享单车已经走入生活核心

  交通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0多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投放共享单车已经超过1000万辆,累计服务超过了10亿人次。而2017年4月末,北京市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70万辆左右,注册用户接近1100万人,占北京市2300万常住人口的将近一半,每天约有700万次共享单车骑行。不过共享单车分布极不均匀,将近60万辆扎堆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占总数的85%。共享单车投放上限数量方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盖春英透露,目前正在进行数据最后测算分析,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面上已在运转的约70万辆数量仍未触顶。

  可见,共享单车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潜力,也引起了相关管理部分的高度重视。部分地区在共享单车的准入要求中明确,必须为使用者购买一定赔偿额度的事故保险、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否则,将不允许共享单车上路运营。政府可在未来主导把共享单车保险作为强制保险来做已经是一种趋势。从社会角度讲,惠及人数不可归估量;从公司运营本身讲,既能降低风险又能进行残损车辆的再次利用;对于保险公司讲,又多了一笔保费的来源。而每辆车每次只需出五分一毛的费用作为保费就能实现共赢的局面,为什么不呢?

  文/本刊记者 薛牧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