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海新梅发布预减公告称,预计2012年将实现盈利,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0%~99%。 而上年同期,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7.81万元。
这意味着,上海新梅2012年度净利润在26万元~1284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初,公司大股东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盛集团”)购买了原来租用的上市公司的物业,总价为2521.1万元。如果没有这笔收入,上海新梅的业绩很可能亏损。
上海新梅副总经理兼董秘何婧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作为一家小型房企,公司开发的项目有限。但是公司是大股东唯一的上市平台,因此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也很正常。双方成交价格都很透明,不存在利益输送。
何婧表示,上海新梅是一个小房地产商,目前有一个项目正在销售,还有一个项目正在开发中,公司未来3~4年的业绩应该有保障。至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大股东对形势的判断。
业绩扭亏靠大股东“接济”
1月16日,上海新梅发布2012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2012年1~9月的净利润为-341.63元,预计2012年将实现盈利,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0%~99%。
这意味着,2012年公司净利润在26万元~1284万元之间。公告称,公司2012年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度确认收入的房源同比大幅减少,且公司在2011年度因转让上海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确认了6573.75万元投资收益,2012年度没有类似投资收益。
事实上,上海新梅2012年能够实现盈利,主要依靠大股东的“接济”。
2012年12月3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兴盛集团拟向上海新梅的子公司上海新梅房地产公司(下称“新梅房产”)购买其承租的办公用房。
新梅房产拥有位于上海市天目中路585号的新梅大厦共1.7万平方米办公用房的产权,除部分自用外,其余房产均对外出租。兴盛集团租赁了第21层共933.74平方米办公用房。因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兴盛集团以2.7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上述租赁用房,交易总价为2521.1万元。
事实上,兴盛集团的资金也并不宽裕,2012年12月17日,兴盛集团售出上海新梅股份1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4%,以当时6.80元的市价计算,此笔交易能覆盖上述购买办公楼的资金。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上海新梅规模比较小,因此他不太关注,但就此事而言,容易让人联想到有操纵利润之嫌。
何婧则向记者坦言,大股东不愿意上市公司亏损也是常理,大股东一直是支持上市公司的,重要的是都是按照评估价成交,并不存在利益输送。
资金有限开发项目少
“公司规模小,没有足够资金去大量储备土地。公司同时进行的项目,最多就三个。”何婧说。
据了解,上海新梅目前的项目比较简单。在上海共两个项目,一个已经交房,还有一个只有车库没有销售。在江苏江阴也有两个项目,一个2012年12月开始预售,2013年底交房。还有一个尚未动工。公司暂时没有空置的土地。
何婧表示,由于上海的地价比较高,因此公司在江阴拿地,希望拓展成区域性的品牌。江阴有比较高的购买力,房价也还可以。
何婧介绍说,江阴的在售项目总共8万多平方米,其中1/3为商用,1/3为住宅,1/3为SOHO,还有一部分用于租赁。如果全部销售的话维持上市公司盈利应该没问题。上市公司还有新梅大厦每年800多万元的租赁收入。而另外一个项目大概是10万平方米。如果在2013年动工,那么2014年下半年就可以预售,2015年可确认收入。因此,上市公司未来3~4年的业绩是有保证的。
何婧说,公司同时也在关注上海郊区的地块,不排除2013年再拿一块地。鉴于资金有限以及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大股东可能先去拿地,让上市公司开发,也可能联合拿地。
何婧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前景不是很明朗。即便“两会”后会比较明朗,但也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不会投太多在地产项目上。
房企分红未来或会转型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地产企业的分化将越来越明显。
“如果2013年相对顺利的话,前10名的销售收入至少应有600亿元。据此推断,整个行业洗牌会很严重,最终会呈现优胜劣汰、中小企业逐步出局的局面。”日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市场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啸天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在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的趋势之下,“百亿级”将是诸多小型房企未来三年必须突破的目标,否则转型势在必行。
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旭辉控股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林中则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只剩下大型房企与小型房企,中型房企不进则退。
上海新梅这样的小房企如何应对挑战?何婧表示,公司在发展模式、竞争力等方面不如一线的房地产商。从开发的效应、成本控制方面,也很难与之抗衡。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何婧认为,每家公司都有生存之道。市场这么大,公司可以在错位竞争中寻找机会。
“我们也在随时关注更好的产业,公司体量小,船小好掉头。”何婧表示。■
《投资者报》记者 张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