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赛车没有受到二战太多的冲击,赛车工业的从业人群、硬件设施在战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因此,不管是行业环境恢复还是技术发展速度,都大大快于其他欧洲国家。作为战胜国,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本身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催生了很多英国汽车赛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赛车工业生态圈。而此间,大量纯赛车作坊得到发展,累积了大量赛车技术研发经验。不管是设计、制造赛车,还是承接汽车厂商的开发项目,都为他们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技术储备也非常丰富。
而欧洲大陆的另一头,德法意等国家的赛车工业大多在战后才重建或起步,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汽车厂商行为,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借助比赛获得市场和推广效应。这期间,这些国家的厂商一般都会观察国际上的赛事变化,选择有利于自己车型发挥的赛事,并几乎都是靠某一极端的技术优势获得胜利,有时甚至还对国际汽联施加压力获得有形无形的照顾。而在英国,赛车已经成为一种工业,而不仅仅是体育产业。超过100家的专业赛车研发机构几乎都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因此战后近70年来几乎见证了自己领域的技术发展历程,也有着更多关于赛车研发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其他欧洲国家的厂商大多都需要英国的赛车机构帮助其研发赛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赛车是项极端的技术工业,很多为赢得胜利而开发的尖端技术,可能过个十年二十年都无法民用。但当工业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成本降低后,这些十多年前的技术完全能够反哺民用汽车工业,轻松为民用汽车技术带来进步。打个比方,就像把某车型打造到90分,汽车厂商只有种方法,而赛车工业有4种。
有趣的是,英国赛车工业并没能挽救其汽车工业,绝大多数英国品牌都流入了他国汽车集团之手。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很大程度是因为英国汽车工业在过去的发达为其带来了过度的自信和自豪感,他们会轻视、甚至无视市场需求,执念坚持自己“正确的”造车理念,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大不列颠骄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英国人的思想,等幡然醒悟时,他们早已不在世界之巅,汽车工业尤甚。
英国赛车工业能否拯救英国汽车?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命题。英国赛车工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厂商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相比对国外厂商频繁的技术输出,他们和本国的汽车厂商在民用技术开发上来往甚少。而且,这些事本来就是生意,就是买卖,这里没有计划经济里的民族使命感。没有钱,免谈。因此,英国汽车工业的思维,要是能像搞赛车的同胞们那么理性实际,就离复兴不远了。
撰文>何烨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