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地——造飞机的汽车厂(三)

  • 来源:汽车博览
  • 关键字:汽车,飞机,福特,三菱
  • 发布时间:2014-08-13 13:30

  福特

  上世纪20年代,亨利·福特将他汽车帝国的触角伸向了航空领域,他与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另外19名投资者向一家名为斯托特金属飞机的公司进行投资,并且在1925年完全将其收购。斯托特金属飞机公司的老板名字叫威廉·布什内尔·斯托特,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他最擅长的工作却是模仿当时著名的德国设计师雨果·容克斯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山寨”容克斯飞机。不过即便如此,福特进军航空领域的道路也并不顺利。斯托特先前的单发设计改为了多发动机方案,名为斯托特3-AT,装有三台柯蒂斯-莱特风冷星形活塞发动机。但是3-AT在试飞中的表现糟糕,于是4-AT和5-AT出现了。

  福特三发飞机(Trimotor)使用了全金属结构,在当时虽然算不上革命性的技术,但也要比大规模使用的制造技术先进得多。这架飞机模仿了福克F.VII三发飞机,但由于福特的产品是全金属结构,它可以自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客机”。

  它与福克F.VII一样,使用波纹铝制造机身,虽然阻力增加但是能够提高机身的刚性。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容克斯起诉了福特并赢得诉讼,福特被禁止在欧洲销售三发飞机。不过在1930年,福特又上诉成功。4-AT装有3台风冷莱特发动机,机组成员三人,并能装载八九名乘客。晚些时候出现的5-AT使用功率更大的普拉特惠特尼9缸星形发动机,单台功率增加到420马力。5-AT的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45公里,最快能飞到每小时241公里,航程885公里。

  1933年时三发飞机的售价约为4.2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73万美元,共制造了199架。在那个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福特三发飞机很快过时,而亨利·福特的私人飞行员在试飞中身亡也令他对航空心灰意冷。不过三发飞机并非福特最后的飞机产品:二战期间,福特在密歇根设立了世界最大的飞机工厂用来生产联合飞机公司设计的B-24解放者轰炸机,产量数以千计。

  固特异

  美国轮胎巨头固特异公司也曾经拥有航空航天部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前。“兴登堡”号发生事故后,当时德国的飞艇工业在辉煌之后迅速衰落,大量齐柏林飞艇被禁止飞行,固特异看准这个机会与齐柏林飞艇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在固特异齐柏林公司中,两家公司分别占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股份,一批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到美国工作。公司很快开始为美国海军生产飞艇,包括USS阿克隆(ZRS-4)飞艇。

  在经济萧条时期,这家公司还曾运用其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技术设计了高速列车“彗星”号,运行在波士顿和普罗维登斯之间。1939年12月5日,公司更名为固特异飞机公司,这是因为公司获得了格伦·L·马丁公司的巨量B-26轰炸机转包生产合同,因为固特异拥有位于俄亥俄州阿克隆的巨大飞艇厂房。随着欧洲局势的发展,德美合资公司在1941年最终停止运作。二战中,固特异在亚利桑那州生产了三百万磅重的飞机用结构材料。

  战后,固特异为美国空军生产了合成孔径雷达,并装备在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上,执行了29年的侦察任务。公司还曾经提出了名为“固特异小流星”的3级运载火箭计划,但并未付诸实施。1987年,固特异宇航公司被劳拉公司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中岛飞机

  斯巴鲁汽车的前身是由中岛知久平在1917年成立的飞机研究所,1919年改名为中岛飞机制作所,它是日本第二家民营飞机制造企业。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中岛飞机也随之发展壮大,其研制的九七式战斗机、一式战斗机和四式战斗机先后成为日本陆军制式飞机。日本战败时,中岛飞机总共生产了29925架各型飞机,其中由三菱重工业设计的“零”式战斗机,1万余架总数中的三分之二由中岛飞机制造。战败后日本被禁止研制飞机,于是许多技术人员只得转向汽车技术领域。

  日军的四式战斗机也就是中岛Ki-84“疾风”,盟军代号为“Frank”。它从1941年12月开始研制,当时日本陆军要求的性能指标为最高速度每小时680公里,并装有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机枪各两门,兼顾对空和对地攻击,由设计师小山悌主持研制。不过在太平洋战争全面打响以后,日军对设计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延长续航里程并增加机身装甲。然而这样的要求显然会大幅增加飞机重量,从而对飞机的其它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受制于日本当时的技术水平,四式战斗机使用的中岛Ha-45型18缸星型发动机仍然采用老式机械增压器,在高空中的性能不佳。尽管如此,四式战斗机仍然被认为是二战中日军最好的战机。

  中岛飞机还曾计划研制一种远程战略轰炸机,妄图轰炸美国本土。要达到这个目的,飞机航程不得小于16000公里,载弹量在20吨以上。这个计划中的轰炸机被命名为“富岳”,即富士山。“富岳”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已经超过当时日本的国力和技术水平:例如为了驱动“富岳”,设计师准备用两个2500马力的18缸发动机串联成单台功率5000马力的发动机,但串联造成发动机冷却不足,效率严重降低,日本又不具备制造水冷发动机的技术,只好改用三菱制造的22缸风冷发动机,功率只有3000马力。随着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节节败退,日本的战略也从进攻转为本土防御,“富岳”计划最终在1944年8月终止。

  三菱

  日本三菱集团的前身是二次大战前的三菱财阀。其第一家企业是岩崎弥太郎于1870年购买的长崎造船厂,1873年造船厂更名为三菱商会,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发展成为了业务涵盖工业、采矿业、金融业等的大型企业。二战期间,三菱为日本法西斯军队制造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零式战斗机。零式是1940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由三菱重工设计,设计师是堀越二郎。

  零式战斗机有着极低的翼载荷,在低速飞行时非常灵活,此外还有航程远、火力强的特点,在战争初期给予了盟军沉重打击。不过也受制于发动机性能,设计师必须严格控制飞机结构重量,但这就造成机身强度不足。至战争中后期,美国也逐渐摸索出对抗零式的独特战法,使其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撰文:关柯 设计:姜钦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