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教育,对策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11

  摘要: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我国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调整生源结构、灵活专业设置、加大实训投入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技工教育 问题 对策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技工教育由于受到企业用工观念、招生竞争、就业观念、办学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发展前景堪忧。并且现行的技工教育体制与观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转变办学方式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要求。

  一、目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普遍较差、生源数量日益减少

  技工院校的学生以中高考落榜生为主,生源质量比较差。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等高等学府均在大幅扩招,高中也在扩大办学规模,这无疑使本来生源就非常紧张的技工院校招生形势雪上加霜。一些市级职业技术学院在招收高考生的同时也在招收初中生“3+2”大专加技能的学生。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技工教育相冲突,是对技工教育的沉重打击。

  2.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在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眼中,孩子上技校是要被别人瞧不起的,有出息的孩子是要上正规大学的,哪怕是二本、三本院校也无所谓,如果孩子上了技校,就是一辈子当工人的命,从而使一些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眼中只有坏孩子才能去的地方。

  3.学科设置不合理

  技工院校普遍规模较小,很多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多年都没有变化过。由于专业设置少、更新慢,使得技工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从而导致了“用工难”和“就业荒”的现象出现,随着择业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即使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到技校学习。这可以说是技工教育的可怜可悲之处。

  4.教育质量不过关

  技工教育的招生困难,造成技校招生部门想方设法扩大生源,这就导致进入学校的学生良莠不齐。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给提高教学质量增大了难度。另外,技工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观念认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没有在相关企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经验,教育观念与企业严重脱节,导致技工教育无法与时代发展同步。另外技工院校教师的待遇比较低,难以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造成技校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

  5.经费与技能训练无法跟上

  除了国家重点扶植的院校外,大多数技工院校经费匮乏,缺乏培养学生技能所必需的机器及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技能训练无法与企业同步。一些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而在设备等硬件上投入很少,造成多人用一台设备或无设备可用的尴尬局面。

  二、技工教育发展对策

  技工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品牌赢市场,在社会中树立起“招生即招工”和“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形象,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宽基础、大容量、柔性化的办学理念。针对生源质量少而差的现象,可以采用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模式,利用企业冠名班的影响力,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技工院校生源的问题。

  1.灵活设置学科专业

  技工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脉搏,针对市场需要及时对所设专业进行调整,开设市场急需或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例如对于企业缺口比较大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每个学校完全可以合理整合自身资源,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训操作训练内容,满足企业的需求。还可以面向市场、企业和社会进行培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形成品牌、形成特色”。

  2.增强实训投入,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学校对实训设备的投入要有针对性、前瞻性、重点性,要做到宁缺毋滥,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实验设施体系,力争做到校内的实训、实验等设施与企业相同或更为先进,尽量使学生在仿真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差的特点,可以参考学习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的成功改革经验,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能够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从加强师资队伍方面入手,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或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整合,争取让每名教师都能成为“双师型”的人才,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技工院校要正确认识社会大背景,勇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查找自身的不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新的思路,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

  文/刘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