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绽放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语文教育,生命教育,渗透
  • 发布时间:2014-10-27 08:04

  摘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的塑造。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形成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从而享受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语文教育 生命教育 渗透 快乐人生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如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至上,使得很多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模糊,再加上长期以来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以至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在职业教育中更是不乐观。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服务人才,技术至上使得教育演化为工具的、功利化的教育,文化基础课普遍不受重视,人文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贫乏,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生命价值模糊,于是更容易产生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及对异类生命的摧残。

  学校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灵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唤醒生命快乐的积极体验。而要达到这一切,必须实施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实施中的可能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而语文的灵魂是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它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丰富人文精神、完善生命个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个体的感性体悟与理性思索。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师承担着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职责。

  三、生命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1.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唤醒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爱护生命、敬畏生命,那么教师本身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激励生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根本性,作用更深远。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整日郁郁寡欢,悲观消极,或性格暴躁,动则骂人,甚至动粗,或整天惶恐焦虑,面对问题牢骚满腹,这些不良的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学生的内心,甚至难以磨灭。而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时间一长,这种负面影响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个心理不阳光、缺乏激情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定是死气沉沉,缺乏创新,那么学生也会变得垂头丧气,提不起兴趣,在心理和情绪上都体验不到生命的快乐。十七八岁的年纪,本应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但在教师无活力、无激情、不达观的影响下而变得一片灰暗。职校的学生也许不怎么爱读书,也许身上有好多缺点,但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都理应受到尊重。教师应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坚定的人文理念,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总之,教师自身就是学生最好的生命教育的活教材,一定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形成强烈的生命意识。

  2.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作为母语教育,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人文渊源。教师应凭着对教材的敏感性,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挖掘那些显性或隐性的生命教育因子,随时捕捉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善待生命。

  (1)学会感恩,认识生命之不易。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在获取,很少付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却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当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而中职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会他们做人比学好技能更重要。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必定不懂得尊重人,也不会善待生命,也收获不到快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恩朋友。

  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其说是作者的自传,还不如说是她对世界的感恩,一岁多,上帝跟她开了一个极其残酷的玩笑,集聋哑盲于一身,但海伦没有抱怨,却用爱心去拥抱世界,她感谢沙利文老师,感谢父母,感谢身边的一切。所以她在文中写道:“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之不易、成长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我们的一切,用爱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人才会活得快乐,活得有价值。

  (2)培养自信,学习生命之顽强。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以成绩取人”的社会大背景中,他们是很弱势的,在学生群体中身份是很尴尬的。他们普遍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是“中考”的失败者。其中有部分学生是从留守儿童到留守少年,有的来自于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而这些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的教育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迷失方向,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个别学生就会用过激的行为方式来伤害自己或他人。作为教师,就要积极引导他们,正视过去,珍惜现在,培养自信,勇敢地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挑战自我、热爱生命的内容。例如《我与地坛》,笔者就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中……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蜜蜂、蚂蚁、瓢虫、蝉这些微小的生命启示大家,即使很卑微,但依然可以摔开万道金光,依然可以活出自在,活出价值。史铁生以自己对人生苦难的直接承担和体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获得生存启示,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活”和“怎样活”。史铁生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悟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

  (3)学会审美,感受生命之美好。当我们置身于绿水青山,或蓝天碧云之下,当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时,心情都会变得愉快舒畅,也就是说,凡是美好的东西都能激发人们向上进取、奋发乐观的精神。现实生活中,美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欣赏它。就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差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美文,却无动于衷,迷惘茫然,产生不了共鸣。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作为语文教师,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在大量篇目中筛选出一些集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身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优美动人的文字、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含蓄隽永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

  《荷塘月色》中“田田的叶子”、荷花“羞涩地打着朵儿”“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这一切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图。读着这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仿佛跟随作者,踏上了幽静的小路,漫游荷塘,沐浴着如水的月光,看见了那隐约的远山,婀娜的杨柳,也闻到了微风吹送的缕缕荷香……怎一个“美”字了得。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台湾作家李乐薇用唯美的文字及唯美的情思为读者营造了一方精美绝伦的艺术圣境,给我们带来了心爽神怡的美的享受,让我们流连于此,陶醉于此。笔者就是通过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引导着他们用心去沐浴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

  3.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生命内涵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除了在课内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外,课外还得通过广泛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如学习了《我与地坛》,推荐学生去走近史铁生,走近他的《病隙碎笔》;去阅读海伦除了入选教材外其他文章,如长篇小说《我生活的故事》。除了这些同步推荐外,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讲故事的特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与疾病灾难作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例,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读些他们的作品。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文学世界中这种渗透生命意识的作品真可谓是浩如烟海。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敞开心灵去阅读、感受,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次生命的体验。让思想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进行生命对话,从而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感悟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对生命的渴望和珍惜,增强和丰富生命体验。

  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生命成长教育。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言文字,更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在解读、阅读和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让未来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李洪.挖掘语文教材 开展生命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0(6).

  [2]杨英莲.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珠江教育论坛,2013(2).

  文/陈爱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