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孚”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初探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17

  摘要: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规划与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创设教学环境,共享教学资源与共评学生能力等措施,把学校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改革初探

  一、实施背景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完全在学校里学习,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由于在校所学的知识并非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需要岗前培训才能上岗。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与威孚集团公司签署了“合作培养油泵油嘴调试技术人才协议”,在学院5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大专班中挑选出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威孚油泵装试工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校企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秉承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定课程内容、共组教师团队、共建教学环境、共享教学资源、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学生能力等原则,形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一大特色。

  二、主要目标

  1.实现由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身份转变

  进校门是学生,出校门是“职业人”,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一。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一类群体。

  2.实现由接受思想教育为主,向自觉遵守制度、管理体系的转变

  学校的教育总是有限的,为同学健康成长领航是学校的天职,学校应按照现代企业要求,着力塑造“按章工作、规范行为、团结一致、勇担责任”的合格职业人。

  3.实现由单纯的校园学习生活,向接受社会洗礼、历练转变

  职业院校学生经过校园学习,初具专业岗位一定要求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丰富人生经验,懂得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每个人只有自身通过努力,主动去适应职业,去适应工作岗位,才能顺利融入现代企业的大生产、大生活。

  三、实施过程

  1.校企合作促使职业院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主阵地

  随着威孚集团公司与学院技术人才培养协议的签订,“威孚油泵装试工”冠名班组建了,开始了按订单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规划与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团队与教学环境,共享教学资源与工学一体,共同搭建管理平台与共评学生能力等措施,把学校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通过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工学结合等活动,加速自身“五个转变”,即从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身份转变、从接触单一校园环境向接触社会历练与洗礼转变、从消费者身份向自食其力者身份转变、从制造单一学生作品向创造有社会价值产品转变、从遵守学校纪律向遵守企业制度转变。校企合作也实现了双方“三个零距离”对接,即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用工要求零距离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对接、达到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对接。

  2.校企合作加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步伐

  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人才要求学校要将具体的企业工作情境置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即要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员即员工”三位一体目标。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个体或小组主动、全面和合作式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导向决定师生管理走向。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促使学校必须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三个加快”,即加快专业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的重新审定,加快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场景建设,加快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校教学的要素,也要兼顾企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学院一方面按照威孚集团公司的要求,积极引进、聘请威孚集团公司5名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威孚班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与学院教师一起商议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同时积极配合学院威孚项目实训室建设,使该项目室成为学院一体化教学场景建设样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院专业教师到威孚集团公司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在威孚公司的学习培训,掌握企业管理与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加速自身向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身份转变,满足了校企合作对师资的要求。

  3.校企合作提升管理成效

  为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保障。经校企双方协商,按照威孚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要求,在威孚项目室推行“6S”管理、“看板”管理等,开设威孚大讲坛,着力引进威孚文化、管理理念、工艺要求,将威孚集团公司文化与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

  4.校企合作实现双方教育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规定了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按照协议规定执行,这必将充分利用双方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2012年学院重新调整了“威孚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与威孚集团公司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校企合作促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对接,校企共同制订校企互认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评价,企业专家作为第三方评价人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课程终结性考核、技能鉴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学业成果评价等,达到人才职业能力评价的企业和学校互认性。

  随着“油泵装试工”40名学员全部通过了由威孚公司独立进行的油泵调试高级工技能鉴定,受到了威孚公司的好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一种根据国家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负责技能鉴定的人才评价新模式正在受到企业的欢迎,这充分扩大了企业鉴定认证校企合作办学效果的空间,更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由行业“说了算”,这样也更大地激发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兴趣。校企合作只有在这样的合作环境下才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长久共存,走向深入。

  五、体会与思考

  学院与威孚公司多年的合作办学实践证明,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之路,一是要有战略眼光。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高瞻远瞩,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校企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后备军”。二是要真诚守信。校企双方从长远发展的利益出发,建立校企互信机制,以真诚之心增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使合作项目向健康、有序、优质、高效发展。三是要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首要任务,要把让企业满意成为考核教育质量的重要标杆之一,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校,文化立校。校企合作的结晶中,既有企业的智慧,又有学校自己的文化积累。可以相信,校企双方只要本着“真诚守信”“分工合作”、“质量优先”“实现双赢”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把校企合作项目做实、做细、做出精品来。

  参考文献:

  [1]孙务平.实践校企合作,推动课程改革[J].职业,2012(10).

  [2]袁晓洲.两年制数控技术人才的4阶段培养模式[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文/盖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