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情况推进一体化教学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一体化,培养,目标
  • 发布时间:2014-10-24 16:00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这几年来积极推广的技工类院校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本文提出,做好一体化教学改革,除了克服等、看、要的消极思想外,还要积极做好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推进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培养目标 一体化教学 学情分析 一体化教学方案

  一体化教学,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这几年来积极推广的技工类院校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实践中。现以数控加工中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为例分析,结合笔者的工作管理经验与十年的班主任实训教学经历,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学培训的理论思想为指导,谈一下个人对数控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案设想。

  一、学情分析的内容

  1.生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技工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早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优质学生资源了。相当一部分技工类院校招到的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甚至是初中三年级或四年级分流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其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自觉自律性都比较欠缺。

  2.教学方法是否适用

  前面讲到,现在的技工类院校的生源素质下降幅度较大。而相当多的院校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对素质逐年下降的学生,其教学方法用了三十年,这是很惊人的保守教学,称其为“惰教”并不为过。

  3.公共课程设置是否适用

  我们现在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吃力、文化课不好的学生。他们刚刚踏入技工类院校,怀着好奇,甚至是美好的憧憬。而对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枯燥无聊的公共课严重打击了他们本来具有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

  4.专业课程的设置、难度是否合理

  以数控加工教学为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第一学年的实训先从钳工的基本操作开始,然后开始普通车床实训,第二年开始数控编程与实训。有些院校并未按照这个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第一二年普通车床实训,第三年才开始数控编程与实训,不到第四学年学生就去企业实习了。有的专业课程的内容偏难,例如,某电工教材是高校版教材,太偏重理论性,其实电工是数控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没必要高、全、深;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涉及各种马氏体、奥氏体,连老师都头晕;机械制图对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要求不高;机床夹具课程没有实物,其抽象的装配图学生看不懂、老师讲不清。其实电工讲解清楚典型机床的基本电路,学生会排除简单故障即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让学生分清各种常用金属与非金属种类、性能,钢的几种热处理就好;学生能懂企业图样,会画出准确零件图即可;机床夹具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夹紧原理原则,能准确使用、调整常用的夹具,设计简单工装即可。

  二、一体化教学方案

  1.一体化课程设置说明

  参照相关文件要求,原则上一体化课程的课时每周安排为20个课时,其余时间由学校根据专业的整体要求,补充安排其他课程。本标准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内容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一体化课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2.一体化课程实施简介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一般是以班主任教师为主,可根据课程不同内容需要,由主教师点选另外一名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形成主辅搭配的教学格局。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在有钳工工作台、数台机加工设备,相对独立的小实训场地进行。

  主教师要将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在每个教学任务中融入所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好教学构架,分配好教学课时,做好框架图,提示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将典型工作任务分发到学生小组,逐步展开一体化教学。

  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分成四至五个教学小组,以组长负责制为主。主教师要先讲解任务描述与学习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分析图样,初步制订加工方案,然后以组为单位写出各自加工方案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主教师详细点评每个组的加工方案,指出优点与不足,给出建议,让学生继续优化方案并试加工产品初样。经过主教师肯定后,小组成员每人都加工工件。最后主教师要总结点评每个小组的工作,详细讲述涉及的专业课知识,并布置好课后作业。在学生拿到工作任务之初,主教师和辅助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多肯定学生,提高他们的动手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操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弱项,在每周其他10个课时中,可以请辅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专业基础课进行详细讲解。

  总之,在一体化课程刚开始实施时,还是要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随着学生技能、知识的积累,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逐渐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高技能人才。

  文/吴艳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