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23

  摘要: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班集体的建设既有利也有弊。本文提出,从利的方面看,能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满足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增进班集体的团结等。弊的方面主要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是非辨别力较差,易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正确区分其性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采取不同的策略。热情接纳积极型的,耐心改造消极型使之向积极型转化,断然消除各种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协调好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把非正式群体引入正确轨道,把班集体建设好。

  关键词:班级 非正式群体 教育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础,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的基础组织,是对学生学习成长影响最大的生活空间。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为建设好班集体,每一个班主任都呕心沥血,辛勤工作,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有时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体会到一点,就是在班级建设中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这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正确看待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强化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引导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那些没有明文规定或不需组织认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究其原因,多由老乡、亲友、同学及趣味相投者自发相聚而成。成员间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利、义务和分工,其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成员的某种需要,组织形式是松散的,人员也是不固定的。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不应感到奇怪而把其与正式群体对立起来,一律封杀解散,或者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而应认真对待,把其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扩大班级管理的外延。

  非正式群体有着其明显的特点,一般都由威信较高、自然形成的“头头”,内部成员间关系融洽,因或是同乡、亲友,或是意气相投,认识易取得一致,有共同语言,凝聚力较强。他们大多指向一定的活动,或喜欢下棋,或热爱运动,或一起上网,在一起交流的时间长,次数频繁,因而信息传递迅速灵活。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区别其性质,分别对待,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发挥其积极作用,搞好班集体及团组织等正式群体的建设。

  二、积极引导,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加强其成员的教育指导,搞好班级建设

  在校园生活中,非正式群体是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而存在的。它能满足不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应肯定并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应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情感性、自愿性的特点,引导他们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兴趣相投、凝聚力强的特点,放手让他们组织各类有益活动,如棋类、球类、书法、美术等文艺活动、体育比赛,既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展显其特长,又能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且丰富了班级活动,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灵活、传递速度快的特点,班主任可以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中的各种情况及生活、心理情况,把工作做到前头,掌握主动权;发挥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利用其组织能力强、威信高的特点,协助班主任做好工作,处理一些班级中的特殊问题或老大难问题,同时发现并培养正派的素质好的核心人物作为正式群体的骨干、核心,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建设。

  三、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教育,把非正式群体纳入正式群体的管理之中

  非正式群体存在于正式群体中,是班集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设一个健康的、团结平等的、蓬勃向上的班集体,必须做好各类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应多和非正式群体接触沟通,了解其思想行为及要求,引导他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如正确区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哥们义气;要淡化小集体的本位思想,明确小集体要服从大集体,不能因小集体的利益去损害大集体利益,不能因维护非正式群体而影响班级的团结;班主任及班委、团支部的干部要加强与非正式群体的沟通,并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去参加一些活动,与他们交朋友。去引导感化他们始终不背离班集体,并为班集体的建设出力献策。

  总之,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今天消散了,可能明天又出现一个新的,班主任必须坚持做好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调动、团结一切积极的因素,把班集体建设好,为学生们的学习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安全的港湾,一个利于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

  文/李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