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SWOT分析及建议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策略,中医药,研究生
  • 发布时间:2014-10-27 08:28

  摘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医药高校要深入分析自我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主动采取措施,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实现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就业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共赢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 中原经济区建设 SWOT 策略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的出台,标志着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中医药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为其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任务,而且还是其重要的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拔尖人才,适应形势,发挥才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建功立业,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SWOT分析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大对人口大县县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支持力度;加强省辖市综合医院建设;建设郑州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省部共建医学科研院所;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可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向高等教育提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成果转化、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等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

  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作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已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小到个体微观企业,大到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等各种层面,SWOT分析方法均为最终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从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医药研究生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改革依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1.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综合工程,民生工程无疑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民生工程,首当其冲的是完善中原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卫生服务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中医药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中医药研究生直接参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及中医药企业的科研和学校的教学,扎根基层农村,不仅解决了基层缺医少药的矛盾,也提升了县乡村各级卫生单位的整体实力,推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进程。

  2.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劣势

  目前,中医药研究生在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同时,还面临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的问题。首先,中原地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虽然有许多来自农村,但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并不了解,很多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长期在城市生活,对于基层农村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这会导致他们进入基层农村后,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不适应基层农村的生活。其次,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和能否适应基层需要的重要因素。中医高等院校研究生学习过于专业化,导致许多中医高等院校研究生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得很少,而农村基层需要的是全科型的大夫,这就形成了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要的矛盾。

  3.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机遇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而“医疗人才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这说明,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医药研究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前所未有的政策为中医药研究生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是中医药研究生实现人生价值难得的机遇。

  4.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中医药研究生在培养中偏于教学研究型,许多研究生在就业观和择业观上出现摇摆不定,“高不成低不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在现代化程度、医疗环境、科研条件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较为优越,研究生的就业在地域选择上,首选直辖市、省会城市;另一方面,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农村面临许多体制方面的障碍,例如户籍问题、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等一系列现实的困难,阻碍了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深入基层的步伐。

  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研究生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策略

  1.要认真学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充分认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贯穿于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制定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主体功能及其重要意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全局战略的一部分,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是一项庞大的惠民工程。作为中医药高校,学习这些文件,不仅能深度解读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了解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而且还能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加明确各个领域和行业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和目标,从而促进自身的科学发展。高校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要以高度责任感,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鼓励中医药研究生以创业的心态投身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浪潮中。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是中医药高校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中医药研究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难得机会,更是中医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2.引导研究生降低身份,树立献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创业观、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学生们纷纷加入庞大的考研大军。随着中原经济区进程的加快和基层医院的加速建设,基层医院急需一批研究生充当骨干,带动医院的快速发展,但大多数研究生在选择就业时普遍认为自己应该有更高的起点,对工作的期望值偏高,不愿意或顶不住家庭的压力而不愿去基层卫生单位就业。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一个表现是他们对就业地区的期望值高。一份对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就业地区依次为上海、深圳、杭州、北京,选择上述地区的比例分别约为38%、21%、18%、17%。鉴于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培养和就业指导时要加强研究生的择业观就业,引导中医药研究生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引导中医药研究生把眼光投向中原经济区建设最需要的环节中去,引导中医药研究生身怀创业的梦想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3.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完善“专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培养“全科研究生”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结。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中医药高校要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高校四大职能,必须主动分析“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中医药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大城市需要的专科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基层需要的全科研究生。201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指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期间,要突出“强临床、懂公卫、宽基础、重实践”的特点。《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9〕131号)指出,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其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补偿(代偿)。鉴于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全科研究生”是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创新办学模式的最新探索。

  4.政府要完善中医药高等人才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提供优越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鼓励研究生深入基层就业

  政府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失衡问题。一方面,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应对赴西部和贫困地区就业的研究生有政策倾斜,提高他们在此类地区或行业就业的待遇;另一方面,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真正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保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可探索基层单位研究生的公务员编制制度,保障基层就业的研究生工资、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科研环境,以达到“引得来凤凰,留得住凤凰”,最终促进中原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季彬彬,江群,管素叶等.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0(10).

  [2]贾俊涛.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0(7).

  [3]刘际平.加快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

  文/陈相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