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乡村中学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环境教育,环境保护
- 发布时间:2015-01-19 08:53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永德县11所乡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情况、环境教育开展途径和环境素质等调查表明:地理教育教学在乡村中学不被重视,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不容乐观,师生们的环保意识低下等等;对如何改变乡村中学的这一现状,提高乡村中学环境教育效果,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12-04
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所以,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地理教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在我们广大的乡村中学,地理教学对开展环境教育是否发挥了它的优势,乡村中学的环境教育开展又呈现怎样的现状,为了了解永德县乡村中学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开展的现状,笔者对永德县11所乡村中学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查与思考。
1 永德县乡村中学开展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1现状调查
永德县是位于云南西南部的一个边疆小县,这里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县辖区内有11所乡村中学。对这11所乡村中学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1.1.1永德县乡村中学开展地理教学情况调查在对11所乡村中学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手段,狠抓升学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所有学校虽然都开设地理这门课程,但每所中学每星期开设课时仅为2课时。全县11所乡村中学任地理教学的教师有24人,其中专科(含专科)以上文凭的有仅7人,但地理专业的仅有2人,其余5人为历史,政治,汉语言文学,体育等,另外17名均为普师或代课教师转正后拔高使用的小学教师[2]。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通过与5位地理教师的交谈以及走人课堂听课发现:地理课在整个初中教学课程中只是充当副科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只是上完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即可,学期结束没有任何测试和考核。因此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很单调,仅是照本宣科,很少涉及到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等内容。
在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笔者曾对53名学生进行过调查,其中问到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学到些什么知识,印象最深的知识有那些等问题时,学生首先回答是地形、气候、河湖等各自然要素知识;其次是工农业、交通、城市等人文要素的知识;再次是自然资源的知识,对环境问题、环保知识有所了解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3.7%。
1.1.2永德县乡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调查
永德县的11所乡村中学中,没有一所学校将环境教育拿入到每年的教学计划内,在11所乡村中学每年真正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通过:(1)植树节植树和日常大扫除等环境卫生教育;(2)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3)学生从一些课外书籍、电视网络中了解一些环保知识,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整天忙于各种作业和学习,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和观看电视,因此从这方面得到的环境教育少之甚少;(4)学校领导、班主任等老师平时的宣传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要求。
1.1.3永德县乡村中学环境素质调查与分析为了解永德县乡村中学的师生环境素质,笔者对乡村中学的32名教师和5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对32名教师提出是否应该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所有教师的回答是肯定的;问到学校是否该把环境教育课拿入教学计划中时,仅有2人回答赞同,占6%,其余的认为没有必要;在问到进行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进行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培养时,在32名教师中有8名教师回答经常进行,占25%,且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师占大多数;有24名教师回答偶尔进行,通常是教材上有这方面的内容才进行;问到你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所有老师的回答都是自己讲讲就了事,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当问到几种常见“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的污染现象时,有5名教师能基本解释清楚,能大概说出上述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其余老师知道上述污染现象,但比较模糊,甚至还有3名教师不知道上述的污染现象。在问到你在生活中是否进行一些环境保护时,仅有1/4的教师回答进行,大部分老师都不注意这个问题。
在对53名学生的调查中,要求写出几种自己熟悉的环境污染名称,答得较好的只有2名学生;提到地理课涉及到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时,完全知道或听说过的同学仅有10人,占18%,而对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了解人数要多一些,有42人,约占80%左右,对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环境问题,由于老师讲得要少一些,加之学生没有感性上的认识,因此了解得非常少,所有学生都只是听老师讲过,并不了解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更不用说应该如何防治了。
1.2调查结果分析
从永德县乡村中学现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以及师生的环境素质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永德县乡村中学的环境教育现状表现为:(1)教育者的环境教育意识滞后,绝大多数教师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2)教学计划中无环境教育的要求,绝大多数教师只是随口说说而已;(3)环境保护的知识匮乏,调查中只有15%的教师能基本解释几种常见污染现象;(4)环境教育的师资紧缺,几乎没有一位教师能胜任学校的环境教育课;(5)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甚少;(6)开展的环境教育无效果,学生的环境意识落后,环境保护知识缺乏,调查表明:仅有17%的学生认为需要对身边的环境进行保护,4%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意识的进行环境保护和宣传;15%的学生知道常见的环境污染环境现象,了解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基本的环保知识。简言之,目前永德县乡村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可概括为“六无”,即:无环境教育意识;无教学计划;无教学师资;无教学活动安排;无教学资料;无教学效果。
从永德县乡村中学现阶段的地理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永德县乡村中学地理教学表现出:(1)地理学科地位不突出;该学科在乡村中学中所扮演的是副科的角色,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所任地理教育教学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其次是师生对地理科学的知识教学和学习都采取应付态度,走走过程,本应在环境教育开展中其主力作用的初中地理科学没有发挥出该学科应有的作用;(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其表现在大多数地理教师专业都不对口,专业知识匮乏。(3)地理教学方法单调,具统计,全县有80%的地理教师采取的是传统教学,照本宣科,完成任务而已。
2 永德县乡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对策探讨
2.1提高乡村中学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
今后,广大的乡村中学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传播媒体,自觉学习环保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自觉克服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环境教育是“份外事”可有可无,以及“环境教育不考试,不计入教学实绩,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等错误思想;不断增强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在广大的乡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加强乡村中学教师环境教育的知识
要培养有21世纪环境意识、从小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一代新人,“以其昏昏”的教师是肯定不能让学生“昭昭”的[3]。因此,在提高乡村中学教师环保意识的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应把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培训时应做到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乡村中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二要明确培训对象。特别是担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学的教师应首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三要明确培训内容。最主要是培训教师课堂渗透环保知识的能力。
2.3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中学地理教育强调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为主线,着重协调二者关系,因而地理教育本身有突出的环境意识的特征[4]。因此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最好的平台,抓好乡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之一。
2.3.1加大乡村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考核力度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应将乡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成绩拿入到学期末的考核当中,让师生们对地理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改变地理科学在乡村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科学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主阵地的作用。
2.3.2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利用教材中的名言警句来启发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思考。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5]。”教师可以利用这样具有启发式的句子对学生进行提问应该怎样理解,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说出了很多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例子:如身边的过度开采现象,过度采伐现象等等。
第二、巧用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一册“森林资源”时,补充介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为世界少林国家,人均森林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5[6]。但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而“吃”掉的木材就有166万立方米,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输,需要16万辆。每年仅销往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就多达300万箱、200亿双。值得深思的是,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砍伐自己的树木制筷子。日本廉价地从我国进口筷子,使用后又回收造成纸张,返销给中国。经济发达、森林覆盖率高达68%的日本在小小的筷子上做足了文章,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思考。
2.4联系实际多方面多渠道开展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乡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学习环保知识,又重视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积极的“参与意识”。
第一、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在植树节植树、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又可增强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豪感。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大力宣传破坏环境的危害,让他们不随便丢垃圾,逐步形成农村的环保意识。
第三、开展社会调查。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有关部门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了解,如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等。还可让学生了解本地方森林面积锐减,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使学生明白发展农业经济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小结
面对广大农村的人们对人类面临的众多环境问题知之甚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作为乡村中学,应将开展环境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应将环境教育拿入到教学工作计划中来,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师生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师生们的环境素质;而地理教育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确定地理教育在乡村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地理教学,发挥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不断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眸芬.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http://www.xfedu.cn/jiaoyzux/jishuedu/subjeces/200508/215.htm
[2]杨正发.对永德县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永德教育报,2005,16(2)5~9.
[3]滕春惠,倪刚.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5,233:7~8.
[4]北京教育科学院,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45~47
[5]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6]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17
薛永恒(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一中677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