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铺就成功之路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82-03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下面就我对班级孩子和谐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策略

  前不久,听了张校长的报告会,使我深受启发。我现炒现卖地对张校长的班级管理策略“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首先利用班会课,向学生讲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对于一个人健全品格的形成,对班级凝聚力增强的意义。并从卫生、班级管理、学习、各类竞赛等方面设立值日班长、检查卫生人、收发作业人、擦黑板人、锁门人、开关电灯人、红领巾检查岗等岗位,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选择。在选择岗位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选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来统一协调,为每一个同学安排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适合他们特长的岗位,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心。然后每学期将岗位作适当调整,在再次分配岗位时,如遇到几个人竞选同一个岗位,就让他们竞争上岗。同时,我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两句话打印后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学生。

  另一方面,考虑到处于培养阶段,也采取了一定的监督措施。制订了一套自我检查,互相监督,教师监督的“一查两监督”制度。每周一次利用班会课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其中每项10分,每次都将三项平均,得出综合分,记录在相应的栏目中。一学期下来,我请学生对评定结果进行了汇总,把总分在180分以上的同学评上了单项积极分子,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尝到甜头。

  尝试初期情况良好,但不久后,思想开始淡化,行为出现反弹,分数急剧下降。此时的我,及时作了阶段回顾,表扬先进,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形成自我约束力。终于,学生的干劲又像皮球一样鼓了起来。现在,“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已成为我班学生的一项自觉行动,班里一般的事务,只要学生可以做的,一定有同学来完成,有些重大的事,只要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敢大胆尝试,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了小主人。

  【案例】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对一年级新生常规验收活动,期间有一个班级广播操比赛。平时由于训练时间较少,我班学生有好几位一直都不会做操,平时动作也挺不整齐的。但是在比赛的前一天我把他们带到场地去训练时发现,那几位同学的动作基本上能做到位。我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墙上“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条幅说:“都是它的功劳。”我欣慰地笑了。后来,班长告诉我,原来他们利用中午、活动课时间一直在练。班长因为对这几位同学进行个别训练的缘故,因此嗓子都喊哑了;动作不明确都由体育委员和班长来指导;有人不会做,同学主动和他们结对子,手把手地教;有人要捣蛋,班干部合力“治服”。

  这是一个好的开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再提高机会,于是,及时开了“表彰会”,会上对同学们这一做法表示赞赏,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特别予以表扬。同时,指出了同学们其他一些不够尽责的地方,希望他们也能自觉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出力,同学们信心十足,表示一定会充当好“班级小主人”。

  二、“扬长”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只能蕴藏在他的特长之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长处,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短处。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展并张扬这种优势。因为“扬长”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扬长”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扬长”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发挥潜在的智能,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积极认真地落实学校提出的“扬长”教育。开展了“扬长教育”主题班会,在会上我让孩子们先夸夸我的小伙伴,让大家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学生说不准的老师再做改正并做补充。班级制定了一年五班学生成长记录表,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写下来,并在班会课上宣读每个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听到老师说他们的优点时,他们感觉自己很光荣,很自豪。下了课之后,同学之间还会悄悄地说自己的优点,这时他们表现的格外兴奋,在做事情时都格外的小心,生怕自己做错事,而且他们为了表现的更了,还不习别人的长外,弥补自己的短处。

  三、“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也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不良行为的矫正,光靠外界的提醒和压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内心受到情感的强烈震撼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上一周我们班搞了“改改你的坏习惯”主题班会,整节课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事。在这次班会课上,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让王建的心灵受到了友爱的洗礼。王建同学性格外向,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于是他用自己胡作非为的方式以引起同学老师的关注,这是一种明显的逆反心理。小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心理。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师:同学们喜欢你吗?

  生:不喜欢。

  师: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你吗?

  生: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

  师:你希望大家和你一起玩吗?

  生:希望。但是他们都不理我。

  师:那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使大伙儿接受你,乐意和你在一起玩呢!

  生:(默默不语并低下了头)

  师:其实你是个既聪明又机灵的男孩,就是太调皮了,大家是不会喜欢一个经常欺负他人的男孩作为朋友的。如果是你,你愿意吗?要想让大家接受你,首先要自己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你说对吗?

  生:(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为同学们做好事,为班级争光的。

  生:(点点头)

  通过诚恳的交谈,让王建进行了换位思考,并晓之以理,转变了原有的认知意识。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级管理策略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心。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马建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寺台小学744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