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62-0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新课改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提供学生的物理才能,而且能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用于创新的品格。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觉到物理难学,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听传奇等的特点,可恰当的引入物理学史,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及其它学科的成就应用外,还可以穿插讲故事来激发学习兴趣。故事:我国著名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了美国给他的优越的研究环境,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回到祖国,在他的带领下,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导弹成功发射,使我国的火箭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这样的故事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还激发了学好物理的兴趣,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鼓励学生开拓知识领域,善于联想,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往往靠有关物理知识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识记上的飞跃。因此,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牛顿站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的时候,忽然联想苹果会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而阿基米德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何测得王冠密度的方法,得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物理现象与自己所知实例产生联想。是由马拉车用力想到牛耕地也用了力。由汽车刹车想到滑行距离、磨擦力、惯性等等。引导学生将物理规律和实验结果联想起来。如,提起沸腾就联想到蒸发、汽化、沸点等;由反射想到平面镜、凹面镜等;由漂浮想到漂浮条件、浮沉条件、受力情况等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即有时间,又能空间,既思前因,又想后果,从而步骤有秩序地扩大思路。不断突破,从多方面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抽象、综合、判断、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为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主角”在讲台上唱独台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的听,记着笔记。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自完成作业。这就是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毫无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烦学习物理、更觉得物理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接受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适应性学习”为“创新型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阀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进行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这种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要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引导着;要摒弃权威思想,放下架子,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
从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看,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发展趋势对培养人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牟铜进(重庆市北碚区柳荫中学校4007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