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学校有效开展安全工作的策略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安全管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9 10:18
【摘要】安全为本,责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发展。近年来,农村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农村学校安全管理实际特点,分析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探究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策略,以达到杜绝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关键词】学校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隐患排查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84-03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稳定、安全的环境,就谈不上和谐与发展。近年来,校园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内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约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悲剧的发生给许多个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安全工作确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校园安全对于学校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保障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
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以安全为发展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才会有稳定、和谐的学校。
(二)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是学校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
学校很多时候存在对安全事故认识不够全面的情况,导致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展是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首要条件。
(三)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是遏制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只有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农村学校安全现状分析
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3-16岁的学生。无论是集中办学,还是分散办学,不少农村学校都在安全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集中表现在:
(一)师生和学生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1.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高。学生年龄偏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嬉戏玩耍打闹时受伤;路上玩耍引发交通事故等。
2.教师安全教育意识不强。学校具有公共的特点,疏于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致使个别教师缺乏安全常识,没有把安全工作当回事。
3.家长安全教育意识淡薄。学生家长文化普遍不高,对孩子的安全意识淡薄。平日忙于家务、农活,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不屑一顾。
(二)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许多农村学校领导为了所谓的升学率、教学质量排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全校的教学质量上,而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做法上存在应付,没有将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分解、细化和落实到人,造成学校安全管理名存实无。
(三)学校自身地理位置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山区,部分学校依山而建,在遇地震、强降雨时或其他地质自然灾害时,学校周围的山体易出现山石滚落、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如果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应急避险能力,一旦遇到突发突事件,便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四)学校一些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所拥有的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应急疏散通道的数量不能够配备。学校建校时间久,设备设施损坏严重、老化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苦没能及时维修、更换。
(五)饮食卫生安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集体就餐。学生食宿都在学校进行,即使学校有厨房、餐厅,但“卫生”难以保证。学校周围小商店、小商贩较多,“三无”产品时常荼害学生健康,对学生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加强安全知识宣传与训练,提高师生及家长安全意识
综观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十有八九是安全意识淡薄。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
1.学校可以利用全校职工大会、班会、黑板报、学校橱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
2.结合学校的地理特点,学校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大师生进行安全事故的演习力度。如“防震、防火及自然灾害安全疏散、紧急疏散演练”等。
3.开家长会时,应多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法制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等,用现实说法和实际案例来增强师生、学生家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二)建立健学校各类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学校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本身实际,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商讨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
2.学校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应的制度,将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罗列出来,制定安全管理细则,并形成各类安全责任书,按一定时段与学校教职工签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书,如《私家车教师安全责任书》、《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书》、《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学生安全事故责任书》、《教师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如果是寄宿制学校的还要签定《学校学生生活指导教师安全责任书》、《宿管员安全责任书》、《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书》。这样,才能让广大的教职工明确自己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认真去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
3.制度定好、责任书签好以后,学校还必须加强管理,认真执行,不能让制度、责任书停留在纸上,要将制度、责任书执行情况与教师的考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好效果。
(三)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
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学校应把安全工作列入首位,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安全工作日常管理的副校长或德育主任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具体责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细节上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行为,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
2.明确安全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应要求各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体育课的安全隐患较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动作规范、活动要求方面的安全教育。
3.强化班主任对安全教育的责任。作为班主任,不但要了解有关的安全卫生常识,而且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天天讲安全,时时在监督。如:学生之间闹矛盾,要及时解决,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发生刑事案件。对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要反复进行教育,用具体的实例感化他们,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强化安全管理,积极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应认真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切实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1.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应组织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如楼道、电路、门窗、消火栓等,建立安全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如果自身整改有困难的,必须迅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提出书面报告。学校安全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制定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消除,保证安全。
2.学校要强化饮食安全管理,一是要加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对食堂检查督促。二是要严格食堂卫生安全制度,落实购物定点合同制、物品出入库登记制、操作流程签字制、操作加工人员体检制等各项制度。三是学校要主动争取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对校园门口食品、摊点和治安状况的整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3.对于寄宿制的农村学校,学校还要强化寄宿生安全管理,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严格实行学生离返校签到制。建立寄宿生查房点名制度,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监控学生外出。严格消防管理,严禁宿舍内点蜡烛,使用电器,杜绝安全隐患,落实寄宿生管理教师职责,加强午间、夜间巡视,实施住宿女生特殊保护措施。
总而言之,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是否能够得到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前景;大而言之,学校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要抓好学校安全,我们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同时实行宣传教育与完善的制度管理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只有这样,学校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抓好抓实。
冉金洪(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617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