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情境,判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9 09:09
【摘要】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结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好数学价值所在,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28-02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结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据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
从数学学科来说包括:1.使学生学好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3.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4.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师要设计怎么教
(一)师生合作、交流、享用,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师生关系。教师只有想儿童所想,才能做到关心、理解学生,才能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才能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友好合作的互动关系。新课标倡导共享式的师生民主关系,重视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感受。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应该是师生一起创造、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可能教师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但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享用,不是强迫学生与教师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佳肴”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分享中,师生获得各自需要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才能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体验,去感悟、发现。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创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刺激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能动性。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用土豆切长方体的过程,切一刀出现一个面,再切一刀出现一条棱,第三刀削出一个顶点。仅仅三刀,就使长方体的特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得到面、棱、顶点。这样的导入自然、新颖、有趣,既刺激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又使学生轻松、积极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活动。
2.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能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便于理解。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动手合作,求出学校跳远的坑道面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的源泉。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看重学习结果,重分数,轻视学习过程,轻能力,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满堂灌”、“注入式”、“一言堂”的现象是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干脆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自学学习,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被埋没。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课课型是一种换另一种,不断地用新观点、新理念积极地充实我们的课堂,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于是课堂“热闹了”、“精彩了”、“现代化了”。但我们发现,“漂浮的东西多了,深层次的东西少了”,实际效果如何呢?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才是教学的关键问题。抓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学习中应审视自已认识体系中的缺陷和落后,才能审视自已的思想方法,才能改造自已的旧观念。
(四)“活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比如学习了人民币以后,我在教室里布置好几个购物柜台,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收购员,经历一次买卖东西的过程,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又如在“统计”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在学习“米、厘米”的教学中,让学生去量一量书本、课桌、文具盒有多长,估计长度等。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已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各专业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需要不断的做学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知识来源可以从这几个渠道来获取:一是书籍;二是新闻媒介;三是专业杂志。之后,教师还要学会提问与思考,只有不断的提出问题,并分析衡量,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熟练的应用到生活当中。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好数学价值所在,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傅道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汉源(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山背小学53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