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提高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76-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这些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就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然而,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有的放矢地读──明确教学的目的

  正确的朗读方法,不但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让文本与读者之间达到一种“物我互赠、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所以说,朗读不是要求学生一遍遍地苦读,那很盲目;也不是让学生一次次地解剖读法,那显得生硬。读,应是学生心灵的一次领悟和积蓄,是一个美好动人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应做到有的放矢。

  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调动各种感官进行描写的句子。再读课文时,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还应注意朗读的语调与语气。第三遍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提倡朗读这种训练方式,牢牢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其成为一种目标,一种手段。通过这个手段使文章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去,真正实现“耳醉于音,心同其情”。让曾经在校园里销声匿迹了的琅琅书声,重新回归课堂,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程德英(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洮府中心校1371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