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力,改革教学模式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材,招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9 09:41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56-02
一个学校要发展,首先应以教学为主,教学理论研究现代化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学生观、教学观、方法论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都要落实在课堂活动中。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来相互发生作用,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进行的。因此,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时间就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强化课堂教学,就是要解决教材,学以致用,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以保证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最高的质和量。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两个方面。使课堂讲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则是教学讲课的最大成功。下面就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树立教师形象
通常说教师应为人师表,即教师是学生效仿的表率。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把握好自己的仪表、风度和气质,做到朴实大方,举止端庄,精神充沛,教态优雅等。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楷模印象是那样的深刻,是那样的亲切,是那样值得敬重,心理上完全愿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播。
人人都需要爱,我们在家需要父母的爱,在学校需要老师、同学的爱,教师只有以“爱”为核心,加强情感的投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一个团结和谐、蒸蒸日上的班级集体,以保证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自然素质及文化素质的健康发展。爱是一种奉献,除了要热爱教育事业之外,还要把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对于第一个学生也要如此。我班有一名同学,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病,说话动作与正常人有些差别,她自己给我讲过,在中学时她的班主任对她不好,歧视她,因为各种原因老师对她比较疏远,使她产生自卑感。作为班主任我认为不应该歧视她、孤立、疏远她,而应该时刻关心她,主动接触,了解也的心理活动,解除她的心理障碍,克服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在班中.让她感觉老师重用,与其他同学平等。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就马上给予鼓励和表扬,同他们激励其他同学竞争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魂,是搞好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是教学取得成就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书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更不是恨铁不成钢的声色俱厉,而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吃透教材改革教学模式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以专业为主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由于服装教材多样化,没有教学大纲等,在这几年中我不断地摸索改进,自制裤片结构制图,简单、易懂、穿着效果好并且省料。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际操作效果比较好,从而打破了师傅带徒弟的笨重的教学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在学生头脑中打个问号,引起她们强烈的求知欲。
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不仅在秋季招生,还有春季招生,结合季节我大胆的改革,打乱原来的章节。随着服装工业的飞速发展,流形趋势在不断的转变,各种新潮服装如洪水猛兽袭击过来。为了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使我校所教出的学生不仅跟上时代还要赶超一流,设计出更美的服装,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对于服装专业来讲,我采取经常多练的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难点是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上反映出来的,但对于服装来说,有时难点就是重点所在,我认为,凡教材之中教师给讲了基本款式、少讲或一带而过,切忌面面俱到,对难点、重点则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通过深入理解教材,广阔阅读有关专业方面的书籍,真正吃透教材,做到融汇贯通。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这些指导思想的贯通就是当今教学法改革所探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在教学指导下按照认识规律,进行自觉高效的学习。启发学生“善问”是教师激发和深化学生思维,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实施“善问”需要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铺垫,有条有理,步步深入,使认知由简单问题解决的量变,逐渐升华为复杂问题解决的质变,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
[2]《继续教育概论》
[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4]《实用心理咨询与助人技术》[M]R.Nelson-Jones著作江光荣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5]《齐鲁晚报》[M]“5+2=0”一个窘迫的教育公式文/于潇潇秦国玲片/本报记者吴凡
[6]《爱心与教育》[M]作者:李战云1999年12月第一版
[7]裴光亚·试谈以人为本的三维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2006.1
[8]伍鸿熙·一个数学家在数学教育界的经验[J].数学通报.2008.1
[9]张奠宙·教育数学是具有教育形态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5.3
[10]张奠宙·创新教育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数学教学,2006.8
[11]林崇德·中学科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12]钟启泉、吴国平·革新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3]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王永林(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655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