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靓”起来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9 09:44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12-0058-02
长期以来,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材,一直被作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来源,教学内容被固定于纸上,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充满生机活力和时代特征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也难怪一些同学将它当作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言,学习数学时感到难懂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因此,把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载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是生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数学课堂从此走出严冬,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春天。
一、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好的学习情境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通道,通过图文并茂、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亲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木工师傅修理课桌椅时,在松动的地方钉上木条,组成三角形就牢固了。建筑工人盖新房时,用毛竹搭成的脚手架,组成了许多的三角形就牢固了,为什么呢?特别是,当画面上出现一个重达150千克的大胖子坐在一个由许多三角形纸条组成的纸椅上却安然无恙时,学生个个睁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是啊,为什么呢?这可是150千克啊!就坐在纸椅上啊!”我抓紧时机抛出疑问,然后语气一转,“学了《三角形》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样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疑,激发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他们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不一会儿都争先恐后汇报结果;三角形安全可靠,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我们巧妙地利用数学源于生活的特性,就能创造奇迹。如此,课堂就成为学生乐于展示活力,急于充实自己的舞台。
二、有利于形象再现,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而今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它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生灵活现的视听大餐,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成功地实现化难为易的转换过程,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从而求出相遇路程和,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信息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时,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巩固深化了知识的结构,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更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发展。
三、有利于人机互动,复习巩固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有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时常听到有些教师对学生这样说:“这么一点的练习都不爱做,你实在是太懒了!”其实学生不爱做练习题是有原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枯燥、乏味、伤脑筋。这样的习题感兴趣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到来不仅为我们数学课堂提供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式练习、而且可以将教或学的信息立即反馈以帮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这些练习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极富知识性、操作性与娱乐性,如“学后大检阅”、“比一比,练一练”、“数学王国历险记”、“我来找茬”、“想挑战吗?”等等……学生既可以按顺序从易到难逐步练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跳过某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练习。特别是从满足自己的“将军梦”就缠着老师问个不停;学习优秀的学生更是铆足劲力争早一步当上将军,就这样在快乐的游戏中,教师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这种抽象难懂,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期待。
四、有利于陶冶情操,强化审美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进一步把电视所具有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富有感染力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这一优势,精心设计出既紧扣教材与生活,又美轮美奂有助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的优秀课件。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在延伸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滴滴水从空中慢慢地掉落,迸发出宛如珍珠滚入玉盘般的清脆声,落入一泓清泉,缓缓地向四周激荡出一圈圈涟漪。真美啊!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那眼里写满了惊喜与震撼。欣赏片刻后,我让学生联系刚学到的“圆的知识”说说自己的发现,话音一落,学生就纷纷举手,这个说水滴落下的地方是圆心,那苍白无力、枯燥无味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清新活力的美丽精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操作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地强烈。通过信息技术,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灵活地驾驭课堂知识,而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我们的学生就可以主动的学习课堂知识,而不是教科书的被动承受者。计算机成为沟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成为活色生香的活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春日暖阳。
张双杰(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33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