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以1990年Rob Grany报告的《会计工作的绿化》,作为环境会计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该研究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中心议题。紧接着,在1992年,“世界管理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由此而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会计研究高潮。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环境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如何补偿环境破坏、资源耗费为中心而开展的新型边缘学科,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和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它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环境会计是环境问题和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在基本假设、会计确认以及计量基础等方面,与现代会计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环境会计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因此,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在编制的会计报告中,环境会计不仅揭示了财务信息,同时还有非财务信息。
学术界财会专家指出,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计量企业的所有财产是以价格显示,继而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现实生活中,如空气、臭氧层等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但却无所有权的要素,企业对其使用和损害并未计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得企业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短期利益行为的一种间接鼓励。现代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务发展正是通过强调环境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附以其价值和价格,对相关损耗予以补偿,延伸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环境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基本目标,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以改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另一方面是具体目标,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环境保护投资的企业主体一方应将其对环境的利用控制保持在规定指标之内,而另一方主体政府部门应使环境污染的治理达到可接受水平。当然,明确环境会计对象也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核算范围和信息内容,是该会计研究方向的落脚点,实务界人士表示:环境会计的对象分为“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收入”、“绿色成本”四个要素。
二战后,日本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发强烈,政府提出“循环型社会”的规划口号,自此,绿色理念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日本企业最先把环境支出列人会计制度中,环境成本体系也日趋完善。其中,富士通公司就是一个环境成本会计的典范,它是日本第一个实行“由第三者认证评价环境保护”的企业,主要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角度来划分,站在企业整体的视角上考虑问题,把握全局。正是由于环境成本划分得明晰,环境会计的可操作性就更强,加之富士通采取独立的环境报告书模式,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所有会发生的环境成本,使日后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在环境会计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完善公司的整个环境会计制度。又如,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是——“阳优”,以“三低、两高、两好”的优点而著称于世,素有“太行明珠”的美誉。然而,由于我国企业没有现成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定的相关约束,使得国阳公司缺乏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意识,基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隐瞒对环境成本的披露,虚增利润,美化财务报表,吸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投资。
当前,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企业并没有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成本和绩效核算提供精准的量化标准,因此,一方面,政府引导促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区分和强化责任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刻不容缓,如积极主导推动环境计量和核算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由点到面,逐步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系统,促进各个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审查,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要求其承担“看得见”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为公司提供完整的会计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对公司经营环境中的隐性成本及未来成本有全面了解,使其自愿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披露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
总之,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管理会计拓宽了研究思路,采取量化的指标,帮助企业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甚至稀缺的自然资源,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做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文 杨小龙 王秀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