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老板王中军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明星,老板,王中军,华谊兄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21 14:25
冲动与谨慎
“就好像坐车,我只需要坐在后面告诉司机往哪儿走就行了,不会亲自到前排去开车。”
王中军是那种看上去很悠闲的老板,他常常出现在各种论坛、活动场合里。他的个人爱好也很多,家里的艺术馆、跑马场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表示“闲”也是一种工作方式,他不是那种事必躬亲的老板。三年前初次采访他时,王中军曾向记者这样形容自己的领导风格:“就好像坐车,我只需要坐在后面告诉司机往哪儿走就行了,不会亲自到前排去开车。”王中军也是比较随意的老板,“起码对财务没那么敏感,做事也相对果断。”一个例子是2006年华谊投资制作《集结号》,该片在立项时面临很大挑战:国产电影从未尝试过战争片类型,海外预售无从谈起,当时内地市场的行情似乎也难以支撑这种仅制作成本就高达七八千万的大项目,加之影片没有当红明星领衔……但最终王中军从招商银行贷来5000万元,这是内地银行首次参与电影投资,王中军本人为这笔贷款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之前在采访华谊的电影监制陈国富时,他坦言“佩服老板的胆量”。该片导演、与王中军合作多年的冯小刚也说,王中军是那种让人放心的老板,“心理素质非常好,再有危机也不会显露出来。”
习惯算账的王中军说,投资《集结号》虽有风险,但是在可控范围内,“冯小刚的戏再不卖,也能卖一个多亿吧。只要票房过亿,即便赔也赔不了多少,而且这样的片子还可以探索新的类型, 转型对于冯小刚的品牌也很有帮助。”因此,这个项目“赔钱也该做”。华谊的兵行险着收到了良好回报,《集结号》在内地大卖2.4亿元。
作为企业掌舵人,除了果断更需稳健。采访中,王中军一再表示,华谊是一家比较谨慎和保守的公司。即使是上市后有了充足资金支持,公司的步子仍旧迈得很小心。虽然今年华谊也进行了一些并购,但“看了50家可能也就投了一家”。同样,华谊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影院投资团队,但其建设的第一家影院直到2010年才正式开业。
王中军的生意经是:账要能算过来。“就好像现在有些新进入的投资人,一上来就说要拍10部大片,其实我蛮佩服也蛮惊讶的。反正我觉得华谊一年拍不了10部电影,市场容量、档期等客观因素都摆在那儿,怎么可能拍那么多?”
意外的电影大佬
“有人才怎么是软肋呢?哦,难道有原子弹是软肋,还不如那没原子弹的?”
王中军出身军人家庭,当过兵。1989年远赴美国,一边打工一边留学。1994年,王中军带着留美几年的积蓄回国,和兄弟几人一起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创业之初自然很艰难,不过很快,通过给中国银行等大型国企做CI设计,公司迅速打开业务局面,王中军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8年,王中军和华谊开始涉足影视投资——进入影视业纯属偶然,“开始的时候全是赶巧,没什么战略想法。”投资影视的缘起是,一次他在街上碰到了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过的下属刘晓霖,在后者的劝说下,王中军第一次投资了电视剧,该剧名为《心理诊所》。没想到该剧盈利相当不错。不久后,他的一位老战友介绍他认识了当时华亿的老板董平,随后他和董平开始联手投资电影。不过头两次合作结果都很不理想,《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先后在市场上失手,这让王中军初次感受到了电影投资的巨大风险。
不过,双方三度合作的《没完没了》给华谊带来了新机会。这是华谊真正主导的第一部电影。从预算到后期宣发,王中军及其团队完整地“走了一遍电影制作流程”。在该片中,华谊借助公司广告方面的资源,首次在电影中尝试了广告植入。影片的市场反响不错,作为冯氏贺岁片的第三弹,《没完没了》再次在国产电影低潮期创造了超过3000万元的票房。
影片的商业成绩不错,但对于王中军和华谊而言,参与《没完没了》最大意义在于结识了冯小刚。谈及两人的初次合作,王中军对冯小刚的印象是“好合作,对脾气,有才华。”后者对王中军的第一印象是“特别丁是丁、卯是卯”。冯小刚说王中军和别的投资人不太一样,“他特别习惯算账,总是问投多少钱,能卖多少钱,你跟他说多点儿钱能拍得更好,他就直接问你,多投了能多卖回来吗。”冯小刚说当时的导演对这种投资人其实都有点排斥心理,“我也是经过在华谊这么多年,才接受了他们这种算账的习惯 。”
不过,到了实际合作时,“丁是丁卯是卯”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冯小刚说王中军在合作中“特别讲信誉”,“其他公司都是推,那时候投资人一般都把话说得挺大,具体到事儿的时候都说没问题,但具体到打钱的时候却都有问题。”王中军不一样,“他每次都是提前一周跟剧组说‘下礼拜来拿钱’。”几次和其他公司合作投资电影,最终往往都是王中军帮其他伙伴垫了钱,比如《没完没了》,一开始华谊是小股东,是后来追加投资才成了大股东。
王中军和华谊让冯小刚觉得可靠,当时后者正想把更多精力放回创作,“不想又当导演又当制片人了。”在合作了《没完没了》后,王中军找到冯小刚,“当时他说,你以后就拍得了,钱不用管。”随后,冯小刚正式和华谊签了3部电影的约,并成立了导演工作室,双方的长期合作就此开始。接下来的戏是《一声叹息》——当年这部电影曾拍到一半被迫关机,二度运作开头也不顺,尤其是影片文艺片的定位让很多投资方最后打了退堂鼓,但华谊坚持了下来。
几次合作下来,冯小刚对作为老板的王中军越来越放心,两人也越来越有默契,“比如我放三个题材的剧本在他那里,陈述时都是一样的,但他非常敏感,马上就能捕捉到我真正想做的那个。”随着合作的增多,冯小刚对王中军也有更多了解:“表面看,中军是个商人,但其实他很多时候还是重感情的,是个性情中人。另外他也喜欢电影,电影对他不光是赚钱的东西。”生意和交情都进展顺利,于是冯小刚一年又一年地留在了华谊——其实在双方最初的合约期满后,冯小刚也曾在2004年尝试单飞,他和张国立也合组了太合民众公司,但最终只拍了一部《天下无贼》(该片同样有华谊的参与)。在影片结束后,冯小刚回到了华谊。就在不久前,他与华谊又续签了5部电影的合约。
公司的核心创作人才中,对王中军和华谊满意的不止冯小刚,曾任哥伦比亚亚洲区制作部总监的陈国富、内地资深电视剧制片人张纪中等人,和华谊的合作也很稳定。对于华谊而言,这些品牌创作人才的重要性不用赘言,但也因此外界有人认为“冯小刚依赖症”是华谊最大的软肋,对此,王中军和冯小刚均不以为然,冯氏的回应是:“有人才怎么是软肋呢?哦,难道有原子弹是软肋,还不如那没原子弹的?”同样,在王中军看来,电影就是人才经济,好的企业必然依赖产业顶尖人才。
资本大玩家
“以前我们的电影业规模不大,公司也很小,而华谊上市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一行是可以做大做规范的。”
王中军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板。华谊公司最初在广告领域发迹,很大程度上也要归于他的“拿来主义”。“其实当时做业务,就是学的海外的方式。国外做CI已有几十年,在中国,只要认真照着做就行了。”
在王中军看来,在企业的摸索阶段,学习他人成熟经验的阶段不可跳过。作为目前内地数一数二的内容制作公司,华谊最初在电影方面从合作伙伴身上也得益不少,例如好莱坞同行。2000年,在投资了《卧虎藏龙》后,哥伦比亚在亚洲的制片公司试图在内地寻找更多项目,其选择的首个合作对象正是冯小刚和华谊。双方合作的《大腕》,投资达到300万美元,该片使得华谊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好莱坞企业的国际运作模式。合作期间,华谊电影制作、运营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双方一共合作了6部电影,除冯小刚的《大腕》和《手机》,还有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陆川的《寻枪》、《可可西里》以及周星驰执导的《功夫》,这一系列影片制作水准的进步有目共睹。到了合作结束时,华谊已与内地其他民营影视公司拉开了差距,奠定了业界一线公司的地位。
华谊也是内地最早进行私募的影视公司之一,这与王中军广结人脉的能力分不开。
王中军是那种善于把各种资源串起来的人,投拍《大腕》、《手机》时,很多赞助就来自他的企业家朋友。华谊第一次做私募,投资者也大多来自王中军的朋友圈子。2000年12月,华谊与太合控股合作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据说这桩合作的缘起是因为王中军和太合的老总王伟都喜欢玩马。到了后来,公司越做越大,“朋友们”的兴趣自然也越来越浓,王中军也随之完成了更多跨界合作。例如在2005年8月,与阿里巴巴老总马云在杭州“西湖论剑”,聊得颇为投机,随后双方在当年年底达成了融资协议,由马云接盘TOM集团减持的华谊股份。后来,华谊上市前,马云在酒桌上又拉来了江南春、虞锋和鲁伟鼎,由此,华谊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很快就谈成了。
在和各方的合作中,王中军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并最终修炼成了业内公认的资本大玩家。
第一次融资时,王中军与太合方面的股权比例是五五开——这是一个在企业融资中有点业余的操作比例。王中军后来说,这是因为自己当时完全没有资本运作概念,“市盈率都不懂”。不懂可以学,有一段时间,王中军频繁出现在各种财经、管理主题的论坛和研讨会上。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实践出真知。就此而言,华谊的第二次融资意义非常重要,正如电影方面跟哥伦比亚合作一样,公司与TOM集团的合作使得王中军和团队第一次完整走了一遍资本运作的全流程。两年合作下来,华谊在经营规范化方面进步很大,这也为公司随后顺利进行第三次私募,以及跟内地银行合作打下了基础——华谊是内地同行中第一家从银行手中拿到贷款的企业。早在2005年,王中军就说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夜宴》的海外发行担保,华谊凭此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元贷款。随后在2006年,《集结号》又首次以版权质押的模式从招商银行获得5000万元贷款。这在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推动了内地银行近两年在影视产业的积极进入。
与内地银行的合作对华谊的上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了第一家走进公募时代的影视公司。
对于上市的意义,王中军看得很重,一方面“上市,对企业本身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之前经过了十几年积累,上市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影响还在于对整个娱乐产业的带动,“以前我们的电影业规模不大,公司也很小,而华谊上市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一行是可以做大做规范的。”确实,华谊的上市在客观上打开了一扇门——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专业资本进入影视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启动了上市规划。王中军说这才是华谊对整个行业的最大贡献,“没有我们这个标杆,这个过程可能还要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