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低碳消费观念

  低碳经济的由来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导致了全球严重的气候问题。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当时并没有给出低碳经济确切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界定方法和标准。后来,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和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热点话题。 低碳经济的概念也相应延伸到节约能源,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低碳消费概述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 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由于“低碳程度”不同,涉及的具体内容也各异。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存在的问题

  为了面子而消费。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个人,总是处于为了他人的期望而生活以争得“面子”的压力之下。在社会上,面子消费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它与低碳消费的宗旨背道而驰。这里以私家车为例:《中国青年报》曾经开展了一项主题为“气候变化与青年可持续消费大型民意调查。在针对如果积蓄足够,是否购买私家车这一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27%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买,而高达49%的人也有可能买。从统计局数据看出,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逐年攀升,从2005年的1 848.7万辆到2009年的4 574.91万辆,其间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人们往往认为排量越大,车主越有消费能力,在社会上越有地位,导致同事间、朋友间相互攀比。

  汽车数量(特别是大排量车的使用)的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能源消耗的增加,汽油的需求量会因此急剧上升,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会因此与日剧增。

  过度注重商品包装。近年来,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消费标准也开始发生着质的变化,追逐高品质、注重包装的观念比较严重。厂商为了顺应人们的消费心理,散装食品被包装食品所取代,大包装也换成精美的小包装;”礼轻情义重“渐渐淡出人们的思想,包装的奢华成为了礼品轻重的象征;人们崇尚名牌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广告包装的力度也被加强了。

  无论是实体的包装还是广告包装,过度追求的行为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包装的原材料均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国内紧缺资源。另外,为了对包装进行特别的美观设计和直接从事车间工作,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此外,从大包装转向小包装意味着包装物的增加,加重对环境的污染。

  低碳节能消费意识淡薄。虽然最近一些地区兴起低碳旅游、低碳春节等消费新方式,但低碳消费的意识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我国的居民住宅一般都不是节能保温建筑,冬天对暖气的依赖很强烈,要求全天24小时的供应,对能源消耗非常的大。房地产开发商也没有采用新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意识,物业管理上不重视采用间歇式供暖等。

  另外,水资源的浪费,例如:生活用水不合理使用;工业上使用高耗水设备,我国万元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农业浇灌中大多数还是采用漫灌的方式,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城市洗车并未采用节水型洗车设备,多数仍是直接用自来水管冲洗;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 电力资源的浪费:办公室电脑整天待机、使用大功率电灯、超市里采用敞开式冰柜进行海产品的冷冻;工业上使用大功率电机进行小负荷工作,造成多余电功率的浪费等。

  “一次性消费品”使用率高。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为了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和节约时间成本,人们倾向于使用”省时“、”省力“、”省钱“的一次性商品,却忽视了这些一次性物品的高物耗、高污染。

  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年耗林木资源近500万m2。然而我国却是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有18.21%,人均森林占有量不足10m2,仅占世界人均的13%左右。

  环境污染更是不容乐观。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每天扔掉一次性餐具就达300多吨,北京每天废弃快餐盒就达10多万个,列车上更是高达100万个以上。重庆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个塑料袋,扔掉大约13.4万公斤聚乙烯,旅馆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拖鞋等进入垃圾场。而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等造成白色污染只是因为人们不愿意费时、费力去完成看似不”值得“的小事。

  推动低碳消费的策略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领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观念普及,政府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政府应在践行低碳消费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针对”面子消费“观念中人们对汽车购买量的增加,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鼓励各城市发展快速公交,达到各站点能够准点到达。在此基础上,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汽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汽车,实现城市运行的低碳化目标。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在生产者方面,控制其商品的包装在一个合适的限度内。甚至还可以采取生产者给经营者只提供产品,不提供包装,把包装环节转移到经营者的方式。经营者在对外销售时,同种商品应对消费者提供不包装、简包装和精包装三种可供选择的类型,这样就控制了生产者由于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为发展低碳经济向前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层次,制订和实施单位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

  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进行低碳教育

  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通过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宣传,影响公众行为,促使他们接受新技术。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组建低碳消费宣讲团,深入社区、市场、企业、学校、机关等进行低碳消费专题讲座,培养消费者树立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要防止奢侈和浪费,戒除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对”一次性“商品的消费;编写低碳消费宣传手册发放给消费者,提高低碳消费意识和能力;及时听取企业和消费者在技术革新、降低能耗以及日常消费中实践低碳消费方面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建立一个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碳基金,通过征收碳排放税和能源保护税来维持基金的运作。降低低碳行业的准入门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来发展低碳产业,以提高我国的低碳消费水平。

  强化能源意识,倡导清洁能源

  强化人们的能源意识是转变国民消费观念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当人们从思想上意识到能源的短缺,个人必须为节约能源作贡献时,人们的消费观念才能不断得到改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对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梁荣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