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版书出版的一些思考

  外版图书,尤其是在经管类图书出版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由于外版图书内容更加新颖、所传播的内容很多是其所处领域的前沿知识,加上制作精美,且其之前在他国市场已有良好表现,已经获得媒体和读者的青睐,一经投入中国市场,便能获得市场认同。外版图书的精良品质和良好口碑,加上其带来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出版界的“香饽饽”,成为出版单位的重头戏。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后,伴随着宏观经济走弱,以及图书市场整体不振,外版图书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榜单品种还是销售码洋,都开始呈现下滑态势。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各出版单位的竞相引入,致使水涨船高,外版图书的引进成本快速上升,海外出版商不仅对预付金和版税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付费期限、印数等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成本与收益开始出现不对称,使出版风险增加,且由国内出版商一力承担。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国内出版商在外版书出版领域更加慎重,同时,也对责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笔者将粗略谈谈自己对外版书出版的一些认识。

  精良外版书的出版对出版社意义重大

  虽然外版书的出版成本日益增加,单品种市场份额萎缩,潜在风险更大,但其对出版社而言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外版书所传达的新思想、新内容必将吸引大量的读者关注。优质的外版书,其带来的往往是该领域的前沿思想,对读者而言,这些内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经管图书领域,经典的管理思想和经济思潮往往来自西方社会,这些经典多是通过图书传达给国内读者。经典外版书的出版,给出版方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有品牌价值提升。这是出版者在这一过程中最为珍贵的收益。其次,经典外版图书的出版,必将吸引这一领域的优秀作者。优质外版图书能给出版社带来好的口碑,在推升销量的同时,也将吸引国内优秀作者的注意。

  外版书的选择应契合出版社的业务重点

  每个出版单位都有其自身的业务特色、出版重点、擅长领域以及工作模式。当编辑作为外版书出版的执行者时,首先应充分了解本社的出版结构以及业务特长,综合分析市场情况、本社出书结构,再选择出版的具体领域,找出契合自身特色、同时又符合市场需要的项目。这将是一项复杂、琐碎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编辑不断积累、分析。

  此外,在引进规模方面,系列化引入要优于单本引入。系列化引入的优势在于:首先,更能引起市场注意。其次,更易于规模化运作,树立品牌。再次,可以摊薄营销成本。与国外大型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是系列化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建立稳固的对外合作关系

  对于编辑而言,建立对外合作关系有多种途径。一是直接联系国外出版商。大型出版机构的官方网站上都有自己的出版书单以及版权合作部门的联络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二是与版权代理商合作。为了方便开展业务合作,很多外国出版机构在华都设立了自己的版权代理,通过联系版权代理商,可以获得详细的版权信息。

  选择合适的译者

  翻译生硬、语句不通、不合国人阅读习惯,漏译、错译,专业术语张冠李戴,甚至完全不知所云,这是目前外版书被读者诟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高水平读者放弃译本,直接攻读原文的主要原因。

  对于译者的选择来说,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英文水平,还需要有很好的中文写作能力以及责任心,不但能读懂原著,还要能用简洁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翻译大家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信、达、雅”是我们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位优秀译者可以为图书的编辑出版节省大量时间,也将影响图书的最终品质。因此,译者的选择如同书籍的筛选,要精中选精。实际操作中,可以请备选的译者进行试译。试译的核心在于了解译者的专业素质、文字能力、语言风格等。以此判定其是否有能力担当此项工作。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此外,限于出版时间紧迫,图书篇幅大的原因,一本书往往会有多名译者,这就容易出现质量参差不齐、风格不统一等问题。此时,需要选定一名主译,做最后的统稿工作,配合编辑在整体上把握风格。

  编辑加工应整体把握,再雕琢细节

  拿到译稿后,并不是急于发排、从头加工,而是要进行第一次粗略审读,对于重要章节和重要内容,以及存在疑虑的部分,可以核对原稿,对稿件的整体质量进行把关。如果发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笔者曾发现专业图书的翻译中,术语错译、文不达意等问题,此时需要与译者沟通,请其修正、重译,甚至更换译者。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必要时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核对。尤其当存在多名译者时,还要注意前后文相关术语、人名、名词等统一。

  对于细节的雕琢也极为重要。经管类外版书经常涉及大量图表、公式和数字,这就要求编辑对照原版一一进行核对,避免出现错漏。还有股票、投资类图书,专业术语繁多,必要时要请教行业内专业人士把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注意对政治敏感问题的把关。笔者曾负责《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一书的出版,虽然是一本关于投资的图书,与政治关系不大,但由于作者本身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其在文中对中国经济数据有不少误解。这些问题都需要技术性处理。政治把关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出版过程中应格外注重细节把握

  外版书读的出版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多方合作,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编辑格外小心。

  选书过程中,要注意看清版次。很多外版书有多种版本,例如1版、2版等,谨防引入已经“过气”的老旧版本。或者引入即将更新版本的图书。在版本方面,一定要和对方核对清楚。

  严格按照出版合同办事。一般出版合同中对出版时间都有严格要求,比如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出版,逾期将要支付违约金,或者合同无效。还有,很多国外出版机构对图书的封面设计、版权页的版权声明等都有严格要求,并备注在合同副本中,此时,编辑应严格对照合同副本。例如,培生集团要求在封面指定位置粘贴其发放的防伪标志,并在版权页写明“本书封面贴有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集团)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字样。因此,稳妥的做法是,在图书付印之前,将封面设计样稿、扉页、版权页发送对方,请其签字确认符合要求。

  在图书出版后,应根据合同规定,按时寄送样书并按要求结算版税,从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图书宣传要资源活用

  图书营销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外版图书来说,在开始洽谈版权时,图书的营销工作就应同时展开,要善用资源。一般来说,外方出版商为促成版权交易达成,会提供该品种在本国的一些优异表现,例如销量、排行榜、媒体评价、名人推荐、所获奖项等。在前期,编辑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这些已有资源。

  总之,外版图书的出版在未来仍会是出版社争抢的对象,但其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都在发生变化,其出版对出版社以及责任编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出版在海外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之时,如何挖掘潜在的有实力的作者,将会是未来所有出版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燕丽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