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手足口病患儿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手足口病,药物治疗,并发症
  • 发布时间:2014-11-18 08:34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患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包括一些常用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近年来我院住院诊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索出治疗手足口病和并发症的方法,并得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手足口病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6-0065-01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成为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病人,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两种常见病原体为主,主要是以5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和手足皮肤及臀部出现水痘样皮疹或疱疹,属于轻度病症;还有少数患儿可合并脑膜炎、肺炎、肺水肿、心肌炎及心力衰竭等,及个别病情进展较快的重症患儿,可能会发生死亡。如2009年山东省荷泽地区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性,并且很快出现并发症,疫性严重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近200例。因为抗病毒药物在发病24到48小时之内使用是最佳时期,但是很多患儿在确诊为手足口病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病毒已经侵入到患儿的心、脑、肾等重要人体器官,因此,很难治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在多数情况下是对症治疗,在早期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很有效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笔者对近年来诊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以下临床研究分析。

  1 目的

  对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

  2 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50例手足口病患儿都是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部住院治疗的,其中,男孩28例,女孩22例。年龄在6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两岁半左右。发病时间大约在10天以内,大多数患儿在一个星期左右全愈。其中有38例患儿是在托管机构或幼儿园内发病的,还有12例患儿是在自已家中患病的。所有手足口病患儿都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而且临床表现基本一致,都不同程度的发热,精神状态不佳、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并出现全身出冷汗、流口水和厌食的情况。特别是手、足、口及臀部都出现皮疹或浆液性疱疹,少数患儿在膝部、肘部或躯干等部位也发现了皮疹或疱疹。并对50例患儿分别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发现25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12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有所升高,13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有所降低,在对患儿均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有5例患儿的肺纹理变粗增多,还可见小斑片状阴影。

  2.2 临床表现

  本组5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起病都比较急,都出现发热、哭闹、精神状态不佳、不想吃东西等症状。而且患儿的手、足、口腔及臀等部位都会出现斑丘疹和疱诊等,有些呈圆形,有些呈扁平凸关,并伴有浑浊的液体,一般在皮疹出现前的一到两天之内会持续发热。在硬腭、舌咽以及唇颊粘膜等位置会出现疱疹,并且破裂,发生溃疡,呈灰白色的糜烂面,一般在一周后会自动愈合,但是在此其间患儿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进食较困难。

  2.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都住院治疗,随时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患儿进行隔离和消毒,并嘱咐家长保证患儿有足够多的睡眠时间,有充足的饮水量,避免辛辣、粗糙的食物,尽量用流食来保证患丰富的营养;同时加强对患儿心理进行正常护理,以免患儿因情绪激动发生抽搐现象,适当减少患儿的运动量。对已破的疱诊在局部涂抹护生素软膏,及时做好消毒处理;

  对高热患儿,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降温无效时可对患儿使用少量退烧药。总的来说对患儿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早期可给患儿炎琥宁或热毒宁静脉滴注;补充患儿足够的维生素B、C,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对病情严重的患儿可酌情加用干扰素治疗;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做到对症下药。

  2.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48小时内患儿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72小时内患儿不流涎,能进食,还能正常玩耍;有效:72小时内患儿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5天内一切正常;无效:治疗4天仍出现发热、流涎、进食困难,并且口腔粘膜充血,有明显溃烂,并合并细菌感染。

  3 结果

  50例患儿全部治愈,并且无重复感染和明显的异常反应,治愈率高达100%。

  4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传染性很大,是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一般是通过飞沫直接传染,还有就是衣服、用具及食物等消化道间接传染,主要表现在手足口发生疱疮。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该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这种手足口病最先是新西兰发现的,于1957年首次报告了该病,到1959年才提出将手足口病作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名称。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以整个群体发病见多,一般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发病较多。患儿发病其间大多数有咳嗽和流涕,很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延误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诱发脑炎和脑水肿等并发症,产生生命危险。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自限性,发病过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大多数患儿病情不是很严重,只是在手、足、口腔、臀部处出现皮疹,从而导致患儿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现象。部分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发生高热,体温高达40度左右,从而产生并发症,及个别的患儿因为合并了暴发性的心肌炎或者导致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儿科医生应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呼吸道体征、心率的变化以及精神反应等,及时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减少病死率。除此以外,医生还要向患儿的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让患儿家长了解该病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提前对该病产生一定的防范意识。目前,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在疾病早期加用丙种球蛋白和小剂量激素配合治疗。

  综合上述,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的前提,防止大规模爆发和流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要把并发症和病死率降低到最低,确保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议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中外医疗-2011,30(16)

  [2]赵线娥,杨继红.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3.

  [3]杜曾庆,刘晓梅,李凌媛等.手足口病并发脑炎l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3(16):277-278.

  文/成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