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辅导员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师德,90后,价值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7 08:52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须落实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以一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角度探讨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辅导员工作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 立德树人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2-0262-02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承担着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历史重任。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育的任务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做能人。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者,使命与责任都是首当其冲的,而如何能够扎实地将“立德树人”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进正是一个需要考究的问题。
一、对“立德树人”含义的探讨
1.立“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师德也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大学辅导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每天都在处理日常的学生事务,每天都会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是高校中与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教师,自然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教育者,很容易会被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当做榜样、典范来学习。因此,做为一名辅导员应该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进而对学生形成生动、形象、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
2.立“学德”是“立德树人”的目标
“学德”即是治学的态度与品格,端正一个态度,学得一个真透。立“学德”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素质、高品德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过程。重视学生素质、品德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行,遵守法纪,培育有德行、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教师是道德的传承者,是知识的传播者。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为人处世的风格、言谈举止的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极易成为学生效仿的样板,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客观的对待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习惯、信任学生的表现、发掘学生的潜能、理解学生的失误、鼓励学生的努力,肯定学生的成就。同时不断汲取学生的新鲜思想,用心交流,以情动人,做学生所信任的倾诉者,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以无形的形式影响、教育学生,进而培养出有“学德”,有素质的人才。
二、在辅导员工作中推进“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1.高校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新形势需要推进“立德树人”
近些年所提倡的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主要都是以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主,忽略了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事实上,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随时随地的变化都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我们的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被不断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盲目的崇拜、模仿会造成大学生在心理、观念、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其中有先进的、值得学习的,同时也有落后的、应当摒弃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辅导员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并且意义重大。
2.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内容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关键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正在向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接近着。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对我国的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七章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方式、还是在内容等方面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传统的通过考试检验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已经不再适合,重教不重学,最终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厌倦心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式的德育教育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进而也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需要辅导员在工作推进“立德树人”
社会快速、多元化的发展会造成社会中的人群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思想开放,乐于创新,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对更大,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缺少信仰、缺少坚定的政治信念等情况,同时,由于西方的一些腐朽的思想的侵蚀,大学生的群体中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就是在传统美德与西方思想的斗争与作用下,很多大学生虽然重视自身的发展,但只关注个人的得失,一味地追逐物质利益的获取,不再重视集体的利益,将价值取向功利化,奉献精神,集体意识,诚信品质等优秀的品质被削弱。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推进“立德树人”,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是绝对必要的。
4.“90后”学生的普遍特征和问题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
“80后”学生基本已经离开大学校园进入社会,“90后”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主体。较比“80后”,“90后”大学生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信息摄入量更大,社会背景更加复杂,他们思想更加开放,崇尚“非主流”,个性更加张扬,更乐于接受新鲜食物,更加独立。但集体意识更加淡薄,喜好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依赖性强,容易沉迷虚拟世界,实际行动、沟通能力差,意识不坚定,很容易被误导。针对“90后”的突出特点,需要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开展工作,不断地沟通,不停地了解,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育人,身体力行地诠释高尚品德的意义,向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意义,帮助他们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辨别真伪,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将“立德树人”融入辅导员工作的全过程中
1.调整、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为大学生成才奠定扎实基础
1.1 丰富教育方式,以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
积极拓宽教育空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形态,深入开展“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坚持学习的优秀品质,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政治理论交流会、座谈会等,不断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理论素质,最终实现在辅导员工作中增强德育教育的目的。
1.2 严谨教育过程,以爱国情怀熏陶大学生
新形势下,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针对“90后”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身接触,以心感动,使他们亲身经历、感受,进而达到内心接受、思想升华的目的的方法切实可行。如组织大学生定期参观著名战役遗址,为烈士整修墓地,与学校周边部队联合举行拉练等。增加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过程和革命英雄的事迹的了解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进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任,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 调整教育环节,以道德意识规范大学生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锻炼和提升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觉道德意识在这四年期间逐步形成,传统课堂中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仅仅以听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环环紧密相扣的教育环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身感受活动氛围,使学生有被动受教育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如组织学生定期参与无偿献血,与红十字会合作组织学生向贫困地区捐献衣物,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周围进行义务劳动,定点照顾孤寡老人等活动。
2.优化、美化校园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2.1 完善育人制度,激发大学生发展的动力
制度的本身是某个集体的全体成员都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为完成所预期目标提供保证。建立完善的育人制度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对于意志力不坚定,自我约束力差的大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点,对于他们的发展、进步予以促进和引导。总之,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激励制度、学生保障措施,是高校校园营造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必须条件。
2.2 占领网络阵地,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方向
在信息的时代中,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较比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更加快捷、及时、方便,信息量更大,其隐蔽性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钟爱。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摄入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通过电脑、手机上网占据着大学生每天绝大部分的生活。因此,由于其受关注度高,参与方式简单,更乐于大学生所接受,校园文化教育的开展也逐渐向网络平台转移,校园的主题网站、论坛、微信平台等都已经成为辅导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网络信息与言论的自由性很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对于是非的辨别还不是十分成熟,很容易被一些言论、观点所误导,进而被利用。因此,保证做好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时时监控,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辅导员需要占领网络阵地,在网络的环境中做好大学会的思想教育工作。
2.3 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目前,大学的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式的教育,随着每一年毕业生的逐渐增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也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而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缺点,很多大学生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学得一知半解,对于实际操作更是感到无从下手。
长此以往将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无法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地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如鼓励学生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通过组织科技创新竞赛、企业规划比赛、实验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下乡,企业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社会需求,提前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落实的根本任务,立“师德”,立“学德”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同时也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动力,作为一线辅导员只有深刻地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才能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维力.“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教育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10(3).
[2]项进,田红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3]徐子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5(2).
[4]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曹显明,万雁.立德树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z1).
佟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