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放缓,但不是“二次探底”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中国经济放缓
  • 发布时间:2010-07-12 10:11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正在不断发酵。上证综合指数在2010年上半年跌去了26.4%,成为亚洲表现最糟糕的股市。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轮快速的下滑,与此同时,六月份的PMI数据表现不佳,似乎也证明了中国经济怀疑论者的担忧。

  不必过虑二次探底

  市场担忧的中国经济会出现“二次探底”,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由于成交量大幅度下滑,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一轮大幅度的下跌;其次,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将造成欧元严重贬值,从而严重影响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进而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第三,中国在2008年底提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消退,投资增速也将因此下降。

  但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的上升势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仍然处于扩张阶段。对于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显得过虑了。

  先看房地产市场。尽管官方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相对严厉,但从紧缩措施出台的几个月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保持着相对平稳。同时,由于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较低,因此,房地产金融出现严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低。

  更重要的是,由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家庭的房贷负担也相对较轻、家庭的购买力相对较强。从中长期的观点来看,中国强劲的城镇化进程,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撑中国房地产。因此,担心房市崩盘,进而导致中国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看法,是杞人忧天了。

  而针对欧元贬值造成中国出口下滑的担忧,也显得过虑了。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主要受到G-3经济体的需求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则很小。此外,中国的出口商品与欧洲出口相比,也不存在过多的竞争。这可能也是欧债危机后中国出口反而出现了两位数同比上升的原因。

  至于对财政刺激效果逐步消退的担忧,我们则认为,中国的投资增速仍将在 2010年保持强劲,因为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是一个两年的方案,其项目也基本平均分配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此外,很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筑工期也长达3至5年。中国政府也一直表示,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4万亿的政策效果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不会突然消失而导致中国经济失去动力。

  即使财政刺激效果在未来逐步消退,中国强劲的城镇化进程也将保证投资的增速仍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高位。如果使用经济会计法,我们发现中国如果保持 9%的经济增速,需要将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 36%左右。

  PMI与GDP非正相关

  另一个市场关心的问题是,PMI 出现是否总意味着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呢?不一定,尤其是在PMI指数仍处在高于50的扩张区域内时。PMI的一些特征值得关注:第一,PMI数据有着强烈的季节性特征,这一点也体现在“图1”的灰色区域中。中国的PMI一般都在四月或者五月见顶,并在二季度出现快速下滑,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生产周期。这样的情形在过去的6年中出现了5次,也表明只要PMI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域,对于中国经济将出现严重放缓的担忧并不理智。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事实上中国的 PMI并不能准确预测中国的GDP走势。从“图2”,我们也可以看出,PMI的走势多变且混乱,其与GDP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得并不明显,这也表明PMI并不是预测 GDP的良好指标。

  事实上,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 PMI是一个市场信心指标,表明采购者经理对于未来数月经济走势的乐观程度,因此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跟随实体经济的走势。

  未来中国经济表现强劲

  那么,投资者应该关心哪些指标来获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完整看法呢?我们推荐我们的读者关注澳新银行实体经济活动指数(RAI),这个指数由出口、工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新开工项目等实体经济活动指标组成,并将月度环比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出。

  从“图3”显示的各指数权重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新开工项目和固定资产共计26.8%)、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22.6%)、工业产出(12.7%)以及出口(芝加哥PMI和实际出口共计17.9%)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也与市场一般关注的月度统计数据相符合。我们的研究表明,RAI与GDP的相关系数约为0.756,并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目前,这项指数尽管从高位出现了一定的滑落,但仍处在历史水平的高位,也表明中国经济的表现仍然较为强劲。

  从RAI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首先,最新的RAI指数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经济仍保持强劲。基于RAI 与中国GDP的相关性,我们也测算出二季度的GDP增速仍将高于10%。(图4)

  第二,RAI指标已经于今年一季度见顶,表明由“再库存”推动的一轮经济快速反弹已经基本结束。往前看,即使在政策面偏紧和外需疲软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9.5%的“潜在增速”之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有些过度了。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表现仍然乐观,我们也将看到由于过热风险降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