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总是因判断不准确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今年也不例外。时至年中,券商2010年策略报告准确度已初见分晓。多数券商判断的“前高后低”、“先抑后扬”已被市场否定,预测的4000点高点更是笑料。对此券商的解释是,“要允许我们进行调整”。
整体策略发生偏差,推荐的金股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券商通常是先预测宏观,确定看好的行业,最后在这些行业中找出个股。行业看错,个股也难以幸免。”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有券商承认金股推荐没有太大意义,但业内都在推,所以只好跟风。
“不可能保证报告准确”
券商年度策略报告再次与市场走势背道而驰,主要原因是对房地产调控、欧债危机等估计不足。在全球经济体中,多数券商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对美国的分析上,对欧债几乎处于毫无防范的状态。
申银万国研究所常被视为分析师的“黄埔军校”,但今年对房地产业看走眼,首推的三个行业是房地产(更加偏好中部)、医药、煤炭。
信达证券的投资策略也失利于地产、银行。其给出三条投资主线。一是银行、石油、石化、天然气等行业;二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消费升级主题、产业结构升级主题及发展区域经济主题;三是捕捉并购重组题材股,涉及到钢铁、电力、煤炭、军工等行业。但其中很多行业都是上半年领跌市场的主力军。
中金公司在策略报告中表示看好金融板块,但不幸的是,尽管其估值已经很低,在半年内始终未能走出低迷。
上述策略都是被中金公司作为投资亮点放在首页位置。而仅凭此,2010年的预判,中金已经失误大半。
对此,券商们有自己的解释。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新闻发言人方波认为:“在资本市场谈不上失误不失误,对经济、市场的预测进行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都要修正,不能算失误。”
“不可能保证报告完全准确。”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郭燕玲认为,年度报告是基于年度的覆盖,这样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宏观环境在一个年度里经常有很大的变化,比如很难预测到欧债的风险、洪水、干旱等事件。
“尤其是当时是基于11月底12月初来做的宏观判断,只是大致趋势的判断,这种判断都会具备一定风险。比如说收缩政策,当时我们普遍预期是从货币政策上收缩,但事实是从房地产收缩明显。也就是说收缩这件事可以判断得准,但是收缩的手段、领域就存在非常多不确定性。”
“要允许我们调整”
“要允许我们进行调整。”《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都这样表示。
方波认为报告本身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变化,资本市场变化又影响了个股变化,因此要持续跟踪。
“但我们不会过多对公众做出解释。因为我们的报告本来就只是给客户看的,只是被媒体等渠道透露给了公众,虽然后续都有跟踪调整,但调整结果仅给客户看,我们没有向公众披露解释的义务。”方波补充说。
与申银万国态度不同,信达证券承认对政策判断出现偏差,造成投资策略失误。“但我们会及时做出调整,报告是有连续性的,周报、月报、季报都会及时做出调整。”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表示。
郭燕玲则表示:“我们对大方向会有所把握,但具体到微观上会存在偏差,所以要允许机构去修正观点。只要及时提示了错误,说原来的判断因为什么出现了偏差,之后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这都是允许的。”
《投资者报》梳理的数据中,广发证券10大金股有9只都是负收益。对此,广发证券首席研究员李太勇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所推荐的股票配置确实不错,但市场变化很快,行业配置也会因此要发生变动,尤其是金股很难在这么长的周期里看得准确,“我觉得仅从一个节点看一个券商金股涨跌幅,并不能说明券商水平是高还是低。”
“金股推荐没太大意义”
“不知谁先带头形成这种风气,要推荐10大金股,如果10大金股都很准的话,炒股就太简单了。”一位国内知名阳光私募人士表示。
阳光私募也会经常看券商研报,搜寻投资机会。“我敢说几乎没有阳光私募会根据券商金股去投资。”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因为市场有变化,那些股票能持续是金股吗?都快成形式化的东西了,没多大意义。”
就连券商自己也承认金股推荐没有太大意义。“国外机构不会在年报里推荐金股,推荐股票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10大金股意义并不是太大。”黄祥斌承认。
既然推荐金股意义不大,如果不准确时还会惹一身争议,为何还要推荐?“因为现在行业里大多都在推,所以我们也要推。”某券商研究所所长助理称。
但不管怎么说,券商报告还是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如果使用得当,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阳光私募报告的一些使用方法值得投资者借鉴。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童第轶表示:“主要是看券商主流交集在哪,交叉过多的股票,因为关注的人太多,很难有超额收益。”在去年底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他称自己喜欢逆向参考券商报告。
现在,童依然声称自己喜欢逆向思维,寻找反差和背离的观点,要沙中淘金才有价值,金股都已经被认为是金子了,价值已被充分挖掘,很难再有超额收益。
其实,关键还是投资者要有独立的判断。“因为市场只是少数人看对,如果多数人看对,市场就不是有效的,形成共识的东西往往和市场不相符合,券商报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资料。”上述阳光私募人士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