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2.68元博弈战揭秘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农行
  • 发布时间:2010-07-12 11:08
  就在半个月以前,4家主承销商对农行给出的报价还都在3元以上;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在路演时甚至对各路机构表示,“低于2.8的价格就不必报了”。7月7日揭晓的农行最终发行价定格在了2.68元/股。

  如此巨大落差的背后,是一场发行人、承销商与各路机构的暗战。

  卖方故弄玄虚

  为了确保成功发行,农行及承销商不辞劳苦。

  “不方便讲话,我正在新加坡路演。”中金公司一位保荐人7月2日在电话中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他们在海外路演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那天已是在新加坡路演的尾声。

  路演过程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暗战,为了定到自己满意的价格,各方不惜采用各种战术。但根本路数不过是:卖方要高,买方报低。

  6月17日农行刊登《初步询价公告》,次日开始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初步询价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管理层预路演,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分别各组织了一场团体推介会。海外的预路演则在6月初即开始行动。

  作为一家国有大行,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在国内路演现场不乏机构,除却承销商努力拉拢的机构参加外,很多基金、保险等机构因有产品“委身”于农行,也参与其中。“不参加怎么能行呢?”众多基金、保险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路演实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推介会上,农行高层和前来参会的机构似乎保持着某种默契:均不提股票价格。主要是针对农行基本面、经营业务等方面进行了问答,农行副行长潘功胜仅是笼统表示:希望价格既能令投资者满意也能令农行满意。

  真正的定价“战场”在场外。

  农行高层不知疲倦地对30家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进行一对一拜访,一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农行曾在路演时多次与其单独交流沟通。

  除此之外,“买卖方”的价格战也在以其他形式上演。A股主承销商之一中信证券借口媒体表示:“农行A股合理价值区间为3.02~4.07元/股,对应市净率区间为1.8~2.2倍。”

  另一承销商中金公司则发布报告称,计算农行合理估值在3.1~3.6元之间。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给出的报价区间也明显偏高,分别为3.17~3.65元/股、3.2~3.91元/股。

  农行H股承销商同样力挺农行定价。据了解,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德意志银行和麦格理向潜在投资者发布研究报告,称合理市净率估值介于1.9~2.41倍之间。

  农行方面则更是先声夺人。其典型,当属项俊波在一些场合甚至宣称低于2.8元就不必报价。

  买方讨价还价

  针对承销商的报价,买方机构也不甘示弱,频频发出自己的声音。

  路演之初,国内有机构在多个场合表示,若定价在3元以上将难以接受,不会参与申购。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也将农行估值在3元以下,认为IPO价格应在2.46元。“还有机构给出了2.2元的报价。”一位保荐人称。

  在香港H股IPO路演前的分析师小型聚会上,卖方机构将农行H股定价为发行前市净率区间1.5~2.3倍。与会诸多买方机构人士则坚持认为,农行H股作价于发行前PB为1.5~2倍,他们才有可能考虑。

  买卖方争论激烈,对此海内外很多机构都表示,农行和承销商对定价显得太乐观。

  不过,买方讨价还价的“本钱”显然不多。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绝对的主力,尤其是像农行这样拥有庞大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是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乃至于券商都不能轻易得罪的大客户,他们有太多的产品或业务,尚需借助商业银行的渠道。

  与农行路演时机构的反应不热烈形成反差,农行的网下申购受到了较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初步询价提供有效报价的 81 家询价对象管理的 214 家配售对象全部参与了网下申购,有效申购资金总额为 1451亿元,在实施回拨机制前,网下初步配售比例为8.86411860%,认购倍数为11.28倍。

  耐人寻味的是,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购平台提交申购单但未按时缴款,这也是214 家配售对象中未缴款的唯一一家。众所周知,日前监管部门正式叫停银信产品,银行与信托之间的业务合作通道受到限制,而这直接导致了中泰信托在农行IPO大戏中敢于不“捧场”。

  心理战术成功

  一位保荐人告诉记者,大型公司的IPO,最终的定价主要受承销商做出询价的影响,IPO最终的定价往往会高于承销商给予的询价区间,或是几家承销商报价的中端,“但这次4家承销商的报价都高于最终的定价区间,则是影响买方心理的策略。”

  “像农行项俊波说报价不过2.8元,就别申报了,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策略。按上限2.68元/股测算,基于农行2010年盈利预测的市净率水平约为1.6倍,相对农行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都是比较合理的一个价格区间。3元价格是高估了农行的价格,农行肯定清楚。”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位投资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有人认为农行的最终定价是考虑目前弱势市场环境下,为了发行成功,故而有压低价格的想法,同时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有关部门也给予一定的参考意见。

  “很多人不明白最终的定价区间为什么会低于承销商的报价。有人说是因为目前市场环境不好,所以价格会低一点;有人说是监管层、机构多方面的博弈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营销策略。”太保一位投资经理认为,路演期间承销商给出3元区间,到定价时候价格又下降到2.52~2.68元,这样就给市场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价格降了,就应该买进。

  龙盈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童第轶赞同上述投资经理观点:“主承销商开始定价3元以上是策略安排,是一种手段。之前告诉你价格很高,突然又告诉你折价了,让投资者觉得便宜了。便宜了就没问题了,就能确保发行成功,确保一定有收益。虽然之前有机构询价给价很低,这不影响,这就和卖商品一样,各自有各自的价格,最后定下一个中间最大值。”

  “定价高是农行和主承销商故弄玄虚了,为了影响买者的心理,确保自己能有收益。”一位市场人士认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