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奇瑞一点空间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奇瑞,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7-23 12:55

  一些媒体热衷于话语权之争,这是它们的权力和自由。但个人认为,媒体最好还是放奇瑞一马。

  外方派遣的英国人比少朴以“半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填补了陆逸之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MISS)总裁的空缺,而中方派遣的“半职业经理人”胡俊升任常务总裁,但双方话语权之争解决得如何,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媒体有关合资企业的话语权之争还将继续。

  双方各有自己的道理和论据,共同点是:都是话语权惹的祸。但我认为,话语权问题其实本应在两年半前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时就基本解决掉的。不幸的是没有。

  去年年底,一家媒体发表了题为《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始末,原来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报道,主要是由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陈安宁讲奇瑞如何在合资项目全价值链上与外方斗智斗勇,争取话语权。我看了后为奇瑞高兴不起来。公司的产品还没上市,更谈不上成功,就要对外谈话语权之争的内幕,这能是个好兆头吗?

  当然,奇瑞也很无奈,以曾经的中国品牌旗手身份与外方合资,就必须对“代工厂”、话语权之类的问题有个明确的交代,而不能像当年的华晨与宝马合资时那样,比较轻松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显然,在合资问题上,奇瑞已经被一些媒体架上了一个让自己很不自在的位置,被自主品牌旗手的名声所累,正如一汽被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的身份所累那样。可以说,奇瑞的合资已经被过度政治化了。这是奇瑞的不幸。

  也有人说,奇瑞搞合资是为了自己做豪华品牌,这看起来远了些。如果合资是为了赚钱,那么好,就合资双方各自的情况而言,奇瑞状态不佳,捷豹路虎如日中天,品牌、人才、经验、网络、进口车资源都在外方手里,国产车只是搭便车,可你一上车就要这要那、指手画脚、搞民族斗争,还要接管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不乱套才怪呢。公正地讲,在这种情况下,让外方继续开车、主导销售,并不过分。待日后中方的人才培养出来了,有了相当的经验,国产车比重增大,获得经营层面的话语权将是水到渠成的事。北京奔驰貌似已经走上了这条路。

  如果外方主导销售,那中方的利益如何保障呢?我觉得,利润分配、技术转让、合资自主这些涉及中方根本利益的事情应该在董事会而不是经营层来解决。很多人对华晨宝马的“代工厂”模式不以为然,但这种外方主导销售的模式为中方带来了亟需的利润,中方还拿到了让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宝马N20发动机技术。这样的“代工厂”有罪吗?

  一些媒体热衷于话语权之争,这是它们的权利和自由。但个人认为,媒体最好还是放奇瑞一马,让它能够享受一下免于话语权恐惧的自由,尽可能像一个商人而非政客那样行事吧。毕竟,合资企业搞砸了,倒霉的是合资双方和消费者,而非媒体。

  何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